“打補丁”這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如今生活中繼承下來的人不多了,倒是股市里的上市公司把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給繼承下來了。每逢出年報或出季報、半年報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上市公司打出各種各樣的“補丁”來。今年的年報也不例外,截至4月16日,已有超過50家公司打出了年報補丁。其中僅16日發(fā)布“2013年年度報告更正公告”的某食品公司,一次性就更正了11個數(shù)據(jù)。
面對動輒幾十頁的年報,要完全杜絕“打補丁”現(xiàn)象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但每年都有幾十家、上百家公司為年報“打補丁”,這就不只是“工作疏忽”的問題。它暴露出來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問題。尤其是最近幾年,管理層一再強調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強調新股發(fā)行制度改革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要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準確性。然而在這種背景下,上市公司在年報披露問題上“工作疏忽”不斷,這顯然是與管理層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背道而馳的。
雖然從表面上看,某些上市公司的“小補丁”似乎確實是一些“小問題”,如正負號、小數(shù)點、元和萬元、多一個“0”與少一個“0”,這些確實是工作中因為粗心大意容易出錯的問題,但其對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比如股東持股數(shù),80萬與800萬,800萬與8000萬之間存在很大不同。又如,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0.04元與0.40元,這是有著巨大差異的。所以,在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中,絕對不能小看了這些“0”問題與小數(shù)點問題,這是很容易對投資者形成誤導的。
這種年報“打補丁”的現(xiàn)象之所以年年不絕,甚至每年都絡繹不絕,它所暴露出來的顯然是涉及信息披露的一些“大問題”。
首先是上市公司對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的重視不夠。如果能夠予以足夠重視的話,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其次是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包括對信息披露的管理)存在問題。比如,缺少信息披露的內部審核機制,或者內部審核機制名存實亡。其三是管理層對信息披露的監(jiān)管還缺乏力度。比如,對于上市公司這種“打補丁”的做法,無非就是受到交易所方面的批評而已,有的甚至連批評也沒有。這也正是導致上市公司對此重視不夠的原因所在。因此,要改變上市公司年報“打補丁”的做法,切實提高上市公司年報披露質量,就必須加大監(jiān)管力度。
第一,要督促上市公司建立與完善信息披露的內部審核機制,未經(jīng)內部審核把關的信息不得對外公開披露,以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對于出現(xiàn)差錯的責任人,不能以“工作疏忽”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而必須在公司內部作出查處,或辭退,或罰款,或扣除獎金等,查處結果必須予以公開披露。
第二,要加大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的查處力度。凡出現(xiàn)“打補丁”現(xiàn)象的公司,一律都要予以公開批評。對于出現(xiàn)3處以上數(shù)據(jù)錯誤的,應予以譴責。同時公開批評數(shù)量達到2次的,折算為1次公開譴責。對于一些重要信息錯誤,對投資者形成誤導的,應視為虛假陳述處理,并賠償投資者損失。
筆者相信,只要能夠加大監(jiān)管力度,相信上市公司對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的重視將會提高很多,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質量也會因此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