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此次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這讓寄希望A股國際化、洋資金解救A股站崗者的人,心里拔涼拔涼的。但筆者認為這未必是件壞事。
用短期投機思維看待基金要不得。確實,納入指數(shù)可以迎來境外資金,少則100億,多則近萬億。A股若被納入MSCI全球基準指數(shù),意味著A股將被納入MSCI亞洲
(除日本之外)指數(shù)以及全球新興市場指數(shù)。據(jù)MSCI估計,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chǎn)是以MSCI指數(shù)為基準,上述三個MSCI指數(shù)合在一起,追蹤著全球3.4萬億美元資金。僅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就受到大約1.5萬億美元基金的追蹤。
1998年2月,MSCI將韓國股市的計算權值比重,由50%調整至100%,國際基金為配置進入韓國股市,此后韓國股市大漲近八成。但我們不應該忘記,B股市場向境內(nèi)人士開放后的慘劇,絕大多數(shù)接棒者至今在山峰舉杠鈴,B股市場逐漸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當然,A股市場不會像B股市場一樣,悲催到失去存在的理由,但A股市場作為人民幣市場的自成一格,是不爭的事實。
大度地對待反對者提出的理由,有助于從獨立的鏡像中觀察A股市場。上個月MSCI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提供商安碩的主管、貝萊德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馬克·魏德曼對該計劃潑了一大盆冷水。他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在中國資本賬戶尚未顯著開放的情況下,在得到廣泛追蹤的指數(shù)中納入在上海上市的A股在實踐上將是行不通的,“指數(shù)必須是可執(zhí)行的,這樣它才能對客戶有效,這就是人們談論納入A股時面臨的一大問題。只有在資本賬戶自由化之后,這么做才對我們的客戶有意義。”魏德曼表示,“從目前的感覺看,納入A股不像是短期內(nèi)該做的事。”
由于資本管制、外匯管制與交易管制,基金無法按照市場波動情況及時配置股票。QFII投資額度必須進行審批,據(jù)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數(shù)據(jù),5月份共給8家QFII新批準13億美元投資額度,單月批準額度數(shù)創(chuàng)下4個月以來新高,同期249家QFII合計獲得557.18億美元額度。單家QFII面臨10億美元的上限,如果權重提升超過10億美元,則無法進行配置。目前我國要求QFII在6個月之內(nèi)完成資本匯入,如果在6個月之內(nèi)未完成,且金額高于2000萬美元,則未完成匯入的部分作廢。交易完成,資金匯出境外也受到嚴格限制。資本管制與交易管制體現(xiàn)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無怪乎國際大型基金經(jīng)理畏之如虎。
開放的程度與改革的程度相輔相成。目前的改革程度決定了,即使A股市場進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也只能占據(jù)極小的權重,未來隨著市場的發(fā)展擴大開放步伐。
特定的歷史階段決定了各個市場自身的特點。徹底放開,擔心準備不夠沖擊太大,如果不放開,中國無法融入國際市場。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中國臺灣、韓國從最開始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到最后全權重計入,分別用了9年、6年。按照市場化的大方向扎實向前,就行。滬港通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努力。
對此次A股未納入指數(shù)也不必太失望,站在指數(shù)編制者的角度,同樣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公司必須盡其所能涵蓋重要市場,為未來爭奪市場份額卡位。MSCI競爭對手、指數(shù)供應商富時指數(shù)(FTSE)宣布,將推出新一批與中國相關的指數(shù)產(chǎn)品,將允許投資者“自行選擇時間”將A股納入其基準。而MSCI將在6月27日之前推出獨立的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shù)。這一指數(shù)不會被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shù),但將成為投資A股的國際投資者的一個基準。到明年,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shù)的動議將卷土重來。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閘門一旦打開,就不可能關上。市場的動力,開放的動力是內(nèi)生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