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投起航 不妨看看日韓同行
2014-08-25    作者:葉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中民投是第一家掛著中字號、公開產融結合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注冊資金達500億的民營企業(yè)。

  日本、韓國財閥互相持股,掌握實體與金融命脈,對本國經濟發(fā)展功不可沒,但最終形成龐大的獲利群體。日本、韓國財閥在發(fā)展之初具有幾個典型特征:

  首先,從實體起步,而不是直接進入金融領域。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政府大力扶持本國大型企業(yè)與歐美等國競爭。政府大力扶持本國企業(yè),投資62萬日元的長崎造船廠,連同4.4萬日元的庫存,以9.1萬日元賣給了三菱;投資59萬日元的兵庫造船廠,以1折的價格賣給了川崎;投資18.9萬日元的品川玻璃廠,以25年分期支付8萬日元的方式賣給了西村。三菱、三井等企業(yè),直到現(xiàn)在還有旺盛的生命力。從實體起步的財閥進入金融業(yè),從銀行到信托、保險、證券等,互相持股掌握重新產業(yè)鏈的上下游是這些財閥的典型特征。

  韓國財閥是由韓國家族企業(yè)發(fā)展而來,三星集團、現(xiàn)代集團、LG集團、SK集團等是世界知名大型跨國公司,掌握幾乎所有重要的實體企業(yè)。

  上世紀60年代韓國財閥發(fā)展紡織業(y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發(fā)展重工業(yè)、軍工和化學工業(yè);90年代初財閥發(fā)展電子和高科技產業(yè)。根據(jù)韓國央行數(shù)據(jù),2010年,三星集團銷售額占韓國GDP22.1%,2012年韓國實際GDP為1103.4673萬億韓元,其中三星電子和現(xiàn)代汽車銷售額總和占到韓國實際GDP的26%。

  可見,財閥是日本明治維新與韓國樸正熙變革的產物,通過集中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建成大型企業(yè)在內起經濟支柱作用,在外參與國際競爭。這些企業(yè)對所在國的經濟發(fā)展,從經濟落后的國家上升為中等收入國家,功不可沒。

  其次,到一定階段后,寡頭經濟對發(fā)展的阻礙大于成就,必然經歷刮骨療毒式的根本革新。

  二戰(zhàn)之后日本的財閥模式與大地主模式,受到占領國美國的打擊,美國決心打垮支撐日本軍國主義的經濟體系。但為了經濟二次飛升,1955年日本加入關貿總協(xié)定,參與國際競爭的日本產生了的財團經濟模式,產融結合控制日本經濟命脈,以集團軍的方式參與國際競爭,財閥時代的家族制度被職業(yè)經理人、股權架構取代,豐田等集團的出現(xiàn)就是典型,到目前為止,豐田仍是日本最具國際色彩與國際競爭力的企業(yè)。

  為了破除美國“金融公司持有一家公司股權不得超過10%”的反壟斷限制,日本財團開始互相持股以確定不違反規(guī)則,為了出口,日本財團從實體、制造到金融、貿易全部貫通。這一模式到達上世紀80年代又陷入瓶頸,經歷了泡沫破裂,直到現(xiàn)在日本仍未能取得經濟模式的突破,大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小企業(yè)在路徑、融資等方面仰賴大企業(yè)的投資。

  韓國同樣如此,1997年金融危機后,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指導下,韓國逐步削弱財閥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權力,成立了數(shù)千個民間經濟自律組織。在金融危機之中當選總統(tǒng)的金大中,是公平法律的倡導者,開始改革韓國經濟、打擊大財閥,主要措施包括:要求財閥集中發(fā)展核心業(yè)務領域,剝離無關領域;下放財閥管理權,鼓勵聘用專業(yè)管理人士;加強財務管理以限制財閥掩蓋子公司虧損的能力;通過反壟斷法和遺產繼承稅限制家族對財閥的控制和管理權。目前韓國的變革仍然沒有結束,但從韓國經濟在國際上競爭力的提升,可以看出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上述日、韓兩國產融結合財團為本國實體經濟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而不是一味依靠資本市場的溢價大發(fā)橫財;雖然財團具有特殊地位,但越來越完善的法律保障了底線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使中小企業(yè)不至于走投無路。

  中民投作為民間產融集團的旗幟,對實體經濟是有利還是有害,對金融秩序產生何種影響,是否在規(guī)則許可的范圍內聚財,將受到密切關注。如果能起到當初日本、韓國財團的作用,是上上大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希望中民投喚醒昏睡的實體產業(yè)
· 中民投掛牌 民資“集結號”吹響
 
頻道精選:
· 【思想】帶薪休假太美現(xiàn)實依然骨感 2013-06-14
· 【讀書】歷史的年輪 2014-08-22
· 【財智】匯添富清盤避重就輕 劍走偏鋒疑營銷噱頭 2014-08-22
· 【深度】資金鏈互保鏈斷裂再引民企“跑路潮” 2014-08-25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