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職業(yè)資格認證其實沒必要
2015-06-12    作者:劉白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超過三分之一的職業(yè)資格將取消,九成地方職業(yè)資格都應該取消——人社部副部長湯濤10日在中國政府網的在線訪談,讓職業(yè)資格的簡政有了緊鑼密鼓的觀感。

  過去一年半中,國務院已經取消了三批149項職業(yè)資格認證。如果不是這些被取消的證兒被陸續(xù)曬出來,普通人恐怕都意識不到,原來職業(yè)資格認證已經繁復到瑣碎的程度——“裝飾材料管理師”、“裝飾資料管理師”要分別考證,“民族(古)建筑修繕師”和“民族(古)建筑維護師”不是一碼事兒,甚至,“木地板導購員”也要持證上崗。

  上述名目大多是“國字頭”,也即國務院各部門設置的職業(yè)資格。在地方的資格認證中,各類奇葩資格證更是蔚為大觀。去年此時,陜西的“面皮證”曾成為各媒體評論版的頭條,“考個面皮證然后去掛靠掙錢”的戲謔“風靡”輿論場。而在今年的另外一個新聞故事中,安陽大學生小孫拿到了包括“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從業(yè)資格證”、“高級文秘及辦公室自動化證”在內的65個證書,卻仍然找不到工作。照片里,待業(yè)的年輕人抱著一摞半人高的證書凝視著鏡頭,像是在進行一次無聲的問詢。

  兩個新聞互相參看,如同連接起了考證之旅的“開頭”和“結局”。“面皮證”其實存在多年,之前都沒有被公眾注意到。與其說它是因為媒體報道而有了“存在感”,還不如說它被政府職能改革的大背景凸顯了出來。全能政府的巨大慣性、簡政放權的落實難度、職能部門在放權和擴權間的糾結、權力對微觀經濟的調撥能力,都可從這個小小的資格證看出端倪。而“65個證書還找不到工作”的新聞,則從一個最現(xiàn)實的角度,印證了帶有計劃思維的職業(yè)評價體系與市場評價的脫節(jié),及其在市場面前的傲慢、頑固和自說自話。

  強行把一些不必要的資格認證納入政府主導,幾乎一定會產生官方評價和市場評價“兩層皮”的結果:有實力的企業(yè)缺乏“資質”,需要向一些從業(yè)者借“證兒”;有證的從業(yè)者卻不一定參與一線實踐,只需把“證兒”掛靠在前述企業(yè)掙錢。這種情況在暖通、水電、建筑和景觀設計類行業(yè)尤為常見,已經是可以拿到桌面上談的“秘密”。

  結果就如公眾所見,人為設計的資格證在市場中攔堤筑壩,將正常的經濟交流切割開,滋生了培訓、考證、辦證的灰色鏈條,形成了多種周邊性權力和利益團體,也逼出了各種資格證掛靠的地下市場。除了人們常常詬病的設租尋租的問題外,它還降低了經濟交往的效率,抬升了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的成本,并隱性地強化了本來應該隨著改革而逐漸淡化的身份門檻。

  所以,從一年半前國務院開始清理職業(yè)資格認證以來,相關的改革進度就一直被媒體跟蹤。不僅是公共討論的嚴肅話題,也成了民間輿論場的焦點。此中原因,除了和普通公眾的利益相關性比較大之外,還因為它在改革中的典型性和象征性意義:市場經濟不是要取消必要的準入門檻和基礎規(guī)制,但應該先考察這些規(guī)制是否在用計劃思維模擬市場的優(yōu)勝劣汰,對在市場角力中慢慢形成規(guī)則越俎代庖。這個考察的意義,會伴隨著職業(yè)資格證的分批取消逐漸彰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 【思想】天價罰單不能變成廢紙一張 2013-06-14
· 【讀書】每個人都是被束縛的精靈 2015-03-25
·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tǒng)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MERS考驗韓國政府應對能力 2015-06-12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