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 Introduction
張茉楠:
  現(xiàn)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后,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會員。近幾年先后獨立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以及國務院宏觀司、國家信息化咨詢專家委員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7項,在《宏觀經濟管理》、《經濟要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經濟參考報》、《金融時報》、《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日報》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中國網(wǎng)、中國經濟網(wǎng)、中國金融網(wǎng)等國家一級刊物、報紙和媒體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并在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網(wǎng)開設博客,經濟觀察網(wǎng)開設理論專欄。
 其他專欄 | Other
連平
孫立堅
董登新
易憲容
楊紅旭
丁志杰
梅新育
鄭風田
章玉貴
左曉蕾
沈建光
魯政委
管清友
郭田勇
李迅雷
 
·亞洲多元化金融市場體系亟待建立 2014-12-03
  應積極打造亞洲貨幣穩(wěn)定體系、亞洲資本市場體系和亞洲信用體系建設,促進本地區(qū)金融穩(wěn)定和亞洲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整體提高。
·消除“剛性兌付”的制度根源 2014-10-08
  守住監(jiān)管底線,通過市場化途徑引導風險釋放,打破地方政府“剛性兌付”就成為必然。雖然在體制上,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負有責任,但在經濟層面上,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處于由中央主導的經濟分權的進程中。
·新常態(tài)之下須有新增長觀 2014-09-04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高速發(fā)展后,正在步入 “新常態(tài)”!靶鲁B(tài)”之下,中國需要一種新的“增長觀”,從而為經濟轉型、深化改革贏取時間和空間。
·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之窗 2014-08-21
  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恰逢其時。我國理該在與亞太地區(qū)形成更為緊密的價值鏈、產業(yè)鏈、供應鏈的同時,更大范圍地加快推進面向全球的人民幣清算網(wǎng)絡。
·外匯儲備管理須有大國思維 2014-08-12
  中國儲備資產占全球三分之一還強,從“金融小國”到“金融大國”進程中,儲備資產管理須有“大國思維”。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貨幣盟友 2014-07-22
  從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戰(zhàn)略目標角度,應該積極構建人民幣互換基金池,這樣可以有效防范風險。
·新一輪全球金融共振 2014-04-10
  美聯(lián)儲逐漸退出寬松貨幣政策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利率以及資本流向改變,將使全球金融風險定價與資本結構在未來兩三年內經歷較大的調整。事實上,近期美聯(lián)儲透露出的提前加息信號,已引發(fā)了新一輪全球金融共振。
·貨幣政策可定向定量適度寬松 2014-04-09
  面對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筆者認為,貨幣政策必須有所作為,既要保持貨幣政策總體穩(wěn)健,也要實施定向、定量和定期適度寬松,完善流動性風險治理并滿足實體經濟發(fā)展需求。
·避免風險疊加 回旋余地在哪兒 2014-04-01
  解決地方債務困境,應按照分類管理、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xù)融資問題,建立綜合金融平臺和長效融資機制,巧妙化解債務償付壓力,創(chuàng)新融資方式需要提上議事日程。
·重振資本市場迫在眉睫 2014-03-24
  中國要想撐起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必須強健繁榮。筆者建議,在加快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同時,盡快實施集聚股市人氣,重振士氣,長短結合的 “組合拳”,破除中國股市“吸引力之困”,打通中國經濟“任督二脈”。
·匯改新階段并非一浮了之 2014-03-18
  從歷史演變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開始進入新的階段,不過,人民幣匯率的進一步改革并非“一浮了之”那么簡單,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值得注意。
·“去杠桿”最終途徑:重構債務融資模式 2014-02-24
  當前要化解地方債務的溢出風險,保持貨幣流動性的合理穩(wěn)健,創(chuàng)新債務融資模式已變得多么迫切!叭ジ軛U”的最好方式,自然是債務與資產之間的置換,具體而言,大致有三種思路。
·“寬信貸緊貨幣”凸顯經濟難題 2014-02-19
  2014年以來,中國的金融數(shù)據(jù)越發(fā)“撲朔迷離”,一些數(shù)據(jù)彼此分歧甚至走勢相左,進一步凸顯了當前宏觀經濟和金融形勢的復雜。
·對外投資可助中國經濟整體升級 2014-02-12
  事實上,比獲取資源能源更為迫切的是通過對外投資促進中國產業(yè)創(chuàng)新和經濟結構升級。中國對外投資的戰(zhàn)略走向更應著眼于整合全球資源,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優(yōu)勢資源。
·債務風險仍在威脅全球金融 2014-02-07
  春節(jié)之后,全球金融市場依舊被諸多風險所籠罩,老問題與新問題交織,舊風險與新風險疊加。其中,主權債務風險仍然是導致全球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全球貨幣新周期開始發(fā)力 2014-01-28
  事實越來越清晰地表明,隨著貨幣潮水開始退去,新興經濟體受到的尾部沖擊將進一步顯露出來,全球貨幣新周期開始發(fā)力。
·“錢荒”折射三大周期性變化 2014-01-22
  “錢荒”看似是流動性問題,但實質反映的是大的周期性問題,所以需要跳出“錢荒”看“錢荒”。導致中國“錢荒”有三大周期性因素:全球結構周期、美國貨幣政策周期和中國杠桿周期。
·2014人民幣還將“逆勢而動” 2014-01-17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名義有效匯率分別升值7.9%和7.2%,升值幅度較2012年的2.2%和1.7%有明顯上升,考慮到國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2014年“破六進五”幾乎沒有什么懸念。
·影子銀行監(jiān)管宜疏不宜堵 2014-01-10
  加強影子銀行監(jiān)管的目的是“由暗轉明”并規(guī)范其發(fā)展,而不是遏制其發(fā)展。影子銀行監(jiān)管“易疏不宜堵”,如果一味嚴控影子銀行融資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劇社會融資緊縮,抬升實體部門整體融資成本,對投資需求和實體經濟產出形成拖累。
·從托賓Q效應看滬深股市重振之道 2014-01-08
  宏觀經濟與股市之間的關系,就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故而對于當前股市持續(xù)低迷的中國而言,必須深刻反思兩者之間的關系。
·利率上升背后的龐氏融資風險 2014-01-07
  在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期之時,金融市場上的融資條件比較寬松,經濟主體可以獲得充裕的流動性,并不斷提高財務杠桿率,用高盈利性、低流動性的資產,去置換高流動性的資產。
·中國將進入利率上升大周期 2014-01-06
  從未來趨勢看,融資成本的上升又恰好與中國利率市場化不斷演進,儲蓄與投資缺口收斂,以及外部流動性供給下降不期而遇,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邁入一個利率上升的大周期。
·經濟“避實就虛”傾向需引起警惕 2013-12-31
  體制上的根本性弊端扭曲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yè)的投資行為,大量增量資金投向投資驅動型領域造成了普遍性的結構性產生過剩和投資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當前最大風險是金融與實體失衡 2013-12-30
  負債外幣化,通過資本套利,企業(yè)輕易地從中獲得顯著收益,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如果不徹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huán),向實體回歸,實體強健就可能越來越難。
·美國QE退出 中國“結構性偏緊” 2013-12-27
  美國量化政策改變與中國去杠桿化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疊加,導致2012年6月以來“錢荒”持續(xù)間歇式出現(xiàn),可能將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一個“結構性偏緊”的常態(tài)化貨幣新環(huán)境。
·必須打破政府隱性擔保體制 2013-12-26
  治病必須對癥下藥,從深層次看,中國式債務和金融風險背后隱藏的是政府隱性擔保體制。從制度根源入手恐怕才是治本之策。
·從制度源頭上消除債務風險 2013-12-23
  中國實體部門面臨的“去杠桿”過程,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yè)的“去杠桿”,涉及中國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投資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及對“政府失靈”的矯正。
·破解利率上升困局須從長計議 2013-12-19
  破解中國利率趨勢性上升必須從長計議:一方面,必須大力發(fā)展普惠金融,而另一方面,應著眼于構建地方政府融資的長效機制。
·2014年的經濟形勢與任務 2013-12-18
  2014年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平衡中長期改革與短期增長之間的關系,如何平衡結構調整與防控風險之間的關系,這是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新挑戰(zhàn)。
·在多重目標下實現(xiàn)穩(wěn)中求進 2013-12-16
  以往總量調控的思路,創(chuàng)新管理思維,以“降低結構失衡,提高要素效率”為核心目標,推動“體制改革-結構調整-穩(wěn)定增長”進入良性循環(huán)。
·改革元年需要創(chuàng)新宏觀思路 2013-12-11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平衡中長期改革與短期增長之間的關系,如何平衡結構調整與防控風險之間的關系。這是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新的重大挑戰(zhàn)。
·不可低估中國經濟復蘇難度 2013-12-10
  中國宏觀經濟回升基礎并不牢固,內在增長動力不足,環(huán)比增長動能減弱,經濟偏向減速,國內外多重因素制約著經濟回升的高度。
·金融財政改革應協(xié)調推進 2013-12-05
  沒有財政體制改革,僅靠金融領域自身的力量,其金融改革的預期目標難以達成;反之沒有金融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也很難取得成功。
·構建與國際接軌開放型金融體系 2013-12-03
  上海自貿區(qū)是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突破現(xiàn)有體制框架,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風向標。
·中國將與世界共享改革開放紅利 2013-12-02
  中國與世界持續(xù)分享改革開放紅利。今后的世界是更加開放的世界,中國的戰(zhàn)略機遇期對于全球也是一次難得的戰(zhàn)略機遇期。
·中國貨幣流動性的“悖論” 2013-11-29
  中國存量資產和存量流動性并不少,但期限錯配、結構錯配和方向錯配不僅導致資源配置的扭曲,也導致了大量不良資產、閑置資產和沉淀資產,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和結構失衡所在。
·新一輪金融改革路在何方? 2013-11-27
  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改革金融資源的配置方式,如何通過金融-財政改革協(xié)調推進,大幅提高配置資源的效率和水平才是新一輪金融改革的核心所在。
·深化改革 提高宏觀投資效率 2013-11-25
  中國資本產出效率下降不是短期現(xiàn)象,而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因此,未來5年,中國需要以大力提高中國投資和資本配置效率為中心。
·新探索方向預示城鎮(zhèn)化模式重大轉變 2013-11-18
  中國經濟仍有較大潛力可挖掘,尤其在城鎮(zhèn)化方面。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對“城鎮(zhèn)化”的表述并不算多,但字里行間已凸顯出發(fā)展思路的重大轉變。
·市場化改革需要高效率制度供給 2013-11-14
  三中全會的核心任務是 “跳出周期看結構,跳出短期看長期”,要在提高要素生產率上做文章,無論是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還是國企改革、政府行政體制改革都是從“權力重新分配、資源重新配置”的角度出發(fā),釋放增長活力。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2013-11-13
  要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yè)升級,就必須重新配置資源,而經濟發(fā)展的歷史證明,市場化是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最有效途徑。
·央行推SLF有望解決金融末梢循環(huán)不暢 2013-11-08
  中國的信貸資金投放存在結構性矛盾,未來如何通過SLF等新的政策工具,精準發(fā)力使金融資源流入中小企業(yè)、流向普惠制的民生工程、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高科技產業(yè)等領域,就需要央行給予中小銀行更平等的機會。
·中國外匯儲備管理須進行重大創(chuàng)新 2013-11-04
  過度積累的外儲不僅嚴重影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導致外匯沖銷成本越來越大,特別是大量外儲沉淀于美債等低收益資產,產生重大的估值效應損失,已經成為關系到中國經濟金融安全的最重要的戰(zhàn)略性命題之一,中國必須徹底改變傳統(tǒng)外匯儲備管理思路,對外匯儲備管理進行重大創(chuàng)新。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金融體系? 2013-10-30
  解決金融結構失衡問題是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除了利率、匯率市場化等金融市場化改革之外,未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點應是提高金融配置資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上來。
·完善基準利率是貨幣調控轉型關鍵 2013-10-29
  這就要求必須從“雙軌”走向“并軌”,并逐步形成一個市場化的基礎利率定價體系,從而使市場逐漸成為利率定價的主體。
·我國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壘上一塊基石 2013-10-28
  央行公布的商業(yè)銀行貸款集中報價制度,本身就是商業(yè)銀行定價能力的檢驗,但未來要想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市場基準利率體系,還需要更多配套和更系統(tǒng)的利率市場化改革。
·中國金融體系的缺陷與改革方向 2013-10-25
  金融應該發(fā)揮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其中,積極實施科技成果“資本化”戰(zhàn)略是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當前應該建立起有別于傳統(tǒng)工業(yè)經濟時代的金融體系,更加注意金融體系對經濟升級的推動作用。
·貨幣政策再陷多難困境 2013-10-23
  外圍政策的不確定性勢必導致中國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境地:如果不收緊流動性,資產泡沫風險可能難以遏制;如果政策緊縮,有可能使并不穩(wěn)定的復蘇基礎動搖,阻礙中國經濟增長勢頭。
·中國經濟仍難擺脫投資依賴 2013-10-22
  投資依賴越重,中國非金融部門的債務風險以及產能過剩風險就會愈發(fā)嚴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就難以擺脫粗放式增長的路徑依賴。
·非金融部門高杠桿模式堪憂 2013-10-21
  中國非金融企業(yè)部門的高杠桿問題尤為突出。結構性和體制性成因是問題的關鍵。
·過度依賴投資是當前經濟復蘇的軟肋 2013-10-21
  投資依賴越重,中國非金融部門的債務風險以及產能過剩風險就會愈發(fā)嚴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就難以擺脫粗放式增長的路徑依賴。
·行為金融理論提供三大政策啟示 2013-10-21
  其中最大的啟示是,必須采取宏觀審慎政策;宏觀審慎監(jiān)管可以用來阻止資產價格泡沫和信貸供給之間的相互作用。
·短期加速難解結構困局 2013-10-21
  要想“提質增效”,實現(xiàn)資本存量增長,必須打破結構性障礙,需找新的增長驅動力,這是中國經濟新一輪反彈真正轉換為可持續(xù)增長的關鍵。
·美國債務違約是“已知的未知” 2013-10-16
  美國財政運轉和債務上調的空間越來越小,決定了美國發(fā)生“債務違約”只是時間問題,但何時發(fā)生、以何種形式發(fā)生,則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
·席勒資產泡沫說的三大政策啟示 2013-10-16
  2013年諾貝爾獎的得主席勒為我們提供了重新認識金融危機的異類視角。行為金融理論給貨幣當局最大的政策啟示就是,必須采取宏觀審慎政策。
·掌門人變了 挑戰(zhàn)未變 2013-10-11
  盡管持續(xù)的量化寬松將給美國帶來新的潛在威脅,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耶倫將扮演著維持美國貨幣政策一致性和連續(xù)性的角色。
·上海自貿區(qū)肩負提升全球價值鏈中國競爭力使命 2013-10-09
  在這個大趨勢下,我國理應改變片面的“以市場換技術”的外向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通過充分挖掘龐大的內需市場,盡力吸引全球高級生產要素向中國集聚。
·美國政府停擺背后的債務危機 2013-10-08
  如果美國繼續(xù)提高債務上限則是美國對全世界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儲備的真實違約,因為瘋狂增長的巨額美國國債,意味著美國在不斷挑戰(zhàn)全球的信用底線和債權人的容忍底線。
·推動建立中國增長新框架 2013-10-08
  中國必須推動實業(yè)走上資本、技術和服務密集型軌道,創(chuàng)造更多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yè)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優(yōu)化資源配置。
·實體經濟去杠桿任重道遠 2013-09-27
  企業(yè)等實體部門的“去杠桿”,涉及中國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金融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化、投資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及對“政府失靈”的矯正,中國必須著眼于解決債務依賴型增長的制度成因。
·美量化寬松退出為何如此反復 2013-09-23
  一向政策透明的美聯(lián)儲,面對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卻變得如此捉摸不定和異常反復,這進一步凸顯美國經濟的政策依賴,以及復蘇進程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中國要推動具有全局意義的改革 2013-09-12
  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與房地產貸款之和占全部貸款的比重近35%,對實體經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擠出效應。因此,新一屆政府首要的是從財政和金融資源錯配入手,推動新一輪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
·深化改革,激發(fā)三大紅利再釋放 2013-09-11
  相信新一輪改革啟動必將真正激發(fā)中國的內需紅利、制度紅利和新一輪全球化紅利,而這也將會是中國經濟獲得更加高質量和更可持續(xù)的十年。
·中國亟待啟動養(yǎng)老金體制改革 2013-09-05
  我們需要從可持續(xù)性角度對中國養(yǎng)老保障體制改革進行評估,并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經濟增長前景,兼顧“效率”和“公平”,建立可持續(xù)多層次的養(yǎng)老保障體系。
·資產證券化首先要隔離風險 2013-09-05
  資產證券化的良性運轉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保障,良好的風險隔離設計會發(fā)現(xiàn)并校正風險,至少隔斷風險的蔓延。
·量化寬松退出的新興經濟體之殤 2013-08-30
  中國經濟在轉型過程中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在中國經濟面臨轉型的過程中,美國量化寬松退出,會在流動性、貨幣政策等多方面對中國經濟產生短期和長期影響。
·量化寬松:為何總是新興市場最受傷 2013-08-28
  美國寬松貨幣周期結束、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及其投資回報率降低等因素都可能使資本長期凈流入的局面發(fā)生重大改變,并對新興經濟體貨幣產生較大貶值壓力,新興國家央行采取干預本幣貶值的政策操作空間越來越小。
·金磚外匯儲備庫挑戰(zhàn)全球金融失衡 2013-08-28
  在全球金融持續(xù)動蕩的年代,新興經濟體“抱團取暖”,深化金融合作,改變全球金融發(fā)展失衡的局面,意義重大。
·全球步入后量化寬松的金融震蕩期 2013-08-21
  在全球仍處于貨幣寬松的大背景下,美國很可能將成為第一個收緊貨幣的主要國家。這將推動全球真實利率大幅走高,預示著全球低利率環(huán)境將告終,在新興經濟體普遍增長乏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境況下,系統(tǒng)性風險不可不防。
·隱性擔保是中國經濟最大風險 2013-08-16
  不徹底改變中國政府的隱性擔保制度,不阻斷由于隱性擔保缺乏而產生的道德風險蔓延,中國的財政金融風險不斷上升的局面難以根本性改變。
·解決產能過剩需要長效機制 2013-08-16
  治理產能過剩,除了通過企業(yè)破產、并購和重組等壓縮生產能力,提高行業(yè)準入門檻等常規(guī)方式外,還應該從源頭上入手進行頂層設計,按照“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改革推動”的原則,建立產能過剩的長效解決機制。
·債務通縮加大經濟下行壓力 2013-08-15
  行業(yè)產能過剩蔓延,企業(yè)資產負債率攀高。經濟體在“過度負債”條件下,遇到沖擊后,債務與緊縮相互作用,產生導致經濟下滑的機制。
·失去金融保護傘的銀行業(yè)何去何從 2013-08-13
  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和最終完成,勢必根本改變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徹底重塑我國金融業(yè)的競爭格局。
·盡早制定我國經濟核算體系改革路線圖 2013-08-07
  美國GDP統(tǒng)計的新調整正是順應了全球未來經濟增長的大趨勢,并有望引領美國繼續(xù)占領后危機時代全球競爭的制高點。面對這一全球新趨勢,我國亟需加快建立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的步伐,并以此為標尺推動經濟全面轉型升級。
·推動分權改革 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2013-08-07
  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解決中國式的財政分權體制(縱向競爭)和地方競爭體制(橫向競爭)雙重背景所導致的存量資產配置扭曲和效率低下的深層次問題。
·影子銀行治理核心并非去杠桿 2013-08-07
  影子銀行問題的根本不在于去杠桿,而是解決監(jiān)管套利以及透明化的問題。加快利率市場化、資產證券化以及直接融資等全方位金融體制改革,遠比強行推動“去杠桿化”重要。
·中國式財政分權的風險邏輯 2013-08-06
  中國需要重新調整中央地方財權事權分配,逐漸改變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為主體,以土地儲備作為抵押支持,以銀行信貸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的地方政府融資模式,開辟地方政府新的財源來取代土地財政。
·實體部門高負債可能推高銀行不良貸款率 2013-08-02
  杠桿使用過高,信用規(guī)模迅速膨脹加大通脹或資產泡沫壓力,貨幣當局收緊信貸,將可能加劇資產價格波動,引發(fā)不良貸款攀升,給經濟造成更大沖擊。
·“底線思維”不意味改革向增長低頭 2013-08-01
  “底線思維”并非是改革已向增長低頭,經濟改革需要未雨綢繆,經濟政策需要宏觀審慎,“底線思維”恰恰為下一步改革鋪路。
·從體制成因看中國式政府債務風險 2013-07-31
  未來勢必推進以“全口徑預算”為突破口的新一輪財政體制改革,建立規(guī)范透明的資金往來渠道,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分配,通過開辟地方政府新的財源來取代“土地財政”。
·提升利率管理水平促銀行轉型 2013-07-30
  利率市場化并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劑推動商業(yè)銀行轉型的催化劑。在沒有存貸利差“保護傘”下的商業(yè)銀行,全面提升利率風險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實體部門去杠桿更難 2013-07-30
  實體部門的“去杠桿”涉及政府驅動型經濟增長方式,投資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見,實體部門“去杠桿”遠比金融部門“去杠桿”更復雜、更困難。
·外儲改革應重新設計頂層方案 2013-07-29
  而最終改革方向是“藏匯于民”,實現(xiàn)外儲持有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真正走向市場化。外儲管理改革必須多為“藏匯于民”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包括對外直接投資和購買國外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
·跳出投資還是消費驅動增長的藩籬 2013-07-26
  現(xiàn)在著重需要探討的是我國高投資率背后的結構性矛盾,迫切需要盡快調整供給結構和要素結構,從外部需求推動轉向內部供給推動,而不是內部消費推動。
·設立外匯產業(yè)基金支持中國經濟升級 2013-07-23
  未來外儲改革的重心在于“優(yōu)化存量、搞活增量”,未來國家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方向應實現(xiàn)三大轉變。
·存款利率市場化如何闖關 2013-07-23
  要有效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建立“有進有出”破產制度,并盡快啟動建立保護存款人利益以及能夠反映風險定價與風險補償?shù)娘@性存款保險制度,這是利率市場化“闖關”的關鍵。
·利率市場化須“充分競爭”“金融分權” 2013-07-22
  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必須解決“充分競爭”及“金融分權”兩個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又密切相關,如果不能夠真正解決,中國金融改革就難以進入深水區(qū)。
·逼人民幣升值美國損失更大 2013-07-19
  尤其是加工貿易的出口對東道國收益甚小,但全部被記入東道國的出口,而子公司直銷的當?shù)睾繕O小,但銷售收益則大部分回流母公司。由此可見,人民幣大幅升值,損失最大的恰恰就是美國跨國公司的利潤賬本。
·金融政策須尋找新平衡 2013-07-17
  隨著美聯(lián)儲政策逐步收緊,并于2014年結束量化寬松,以及中國啟動“去杠桿化”進程,中國須準備迎接后貨幣寬松時代,并應在短期市場穩(wěn)定與長期金融糾偏之間需找新的平衡。
·“盤活存量”需要金融與實體聯(lián)動 2013-07-09
  “盤活存量”不能只動金融不動實體,須加快不良資產清理,淘汰落后產能,在市場機制的倒逼下,加快企業(yè)技術和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真正把“實業(yè)立國”上升到國家的戰(zhàn)略層面。
·開放資本賬戶須建立風險監(jiān)管框架 2013-07-04
  開放資本賬戶將給中國帶來諸多利益,比如倒逼金融體制改革、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促進中國資源全球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率和資本市場規(guī)模等等,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仍需把防范風險、維護金融穩(wěn)定放在重要位置上。
·利率市場化須打破金融資源壟斷 2013-07-02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政府對金融資源的過度壟斷,向市場真正放權,改變政府隱性擔保制度,建立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
·去杠桿化是金融改革重點 2013-06-27
  中國“錢荒”問題的背后并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其本質是中國債務依賴型經濟已難以為繼!板X荒”給中國敲響警鐘,切斷“經濟擴張→債務擴張→金融擴張”形成的高風險鏈條,實現(xiàn)去杠桿化,是金融改革的重點環(huán)節(jié)。
·流動性趨緊勢必加大人民幣短期波動 2013-06-26
  從監(jiān)管層當前的政策立場看,將會把“去杠桿”進行到底,堵住監(jiān)管套利的制度漏洞,而貨幣政策不放松也順應了美聯(lián)儲退出量化寬松的大勢。
·在“去杠桿”過程中體驗轉型之痛 2013-06-25
  此次的流動性危機就是為金融危機以來的債務膨脹和“加杠桿”在埋單。長痛不如短痛,為了避免將來對中國經濟受到不可預見的危機的巨大沖擊,現(xiàn)在趕緊切斷“經濟擴張→債務擴張→金融擴張”的高風險鏈條,主動放空,是當下的現(xiàn)實選擇。
·“錢荒”背后的流動性博弈 2013-06-24
  央行難以獨自擔當“去杠桿化”重任,對待“影子銀行”治理要從源頭入手,更多地把不透明的“影子銀行”轉化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和商業(yè)票據(jù)市場。
·中國應未雨綢繆制定應對TTIP策略 2013-06-20
  中國盡早制定積極的應對策略至關重要。一方面,中國必須積極參與到全球自貿區(qū)談判中來,并推動中國全方位的自貿區(qū)戰(zhàn)略,成為參與者影響新規(guī)則的形成,保障中國全球化利益。
·QE退出時機與路徑漸明 2013-06-20
  從美聯(lián)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路線圖看,美聯(lián)儲很可能采取與實施量化寬松時不同的逆向操作,即先“退出量化(減少債券購買)”,后“退出寬松(啟動加息進程)”。
·美國貨幣政策轉向拐點臨近 2013-06-18
  美國貨幣政策轉向的拐點正在臨近,一旦美國開始實施退出戰(zhàn)略勢必推動美元中長期走強,對全球流動性、資本流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顯著而深遠的影響,新興經濟體被“剪羊毛”效應也將不可避免。
·美國真實利率上升沖擊波 2013-06-18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不但代表美國真實利率,也是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風向標。所以,美國真實利率水平上升,意味著全球金融將進入動蕩期。
·中國“土地財政”改革方案初探 2013-06-17
  中國“土地財政”盛宴即將結束,未來到底何去何從關系重大,但“土地財政”的轉型也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其相關領域的改革也必須進行頂層設計和通盤考慮。
·誰在導演全球金融黑天鵝事件 2013-06-14
  如今,美聯(lián)儲量化寬松逐步回歸常態(tài)預示著全球資本盛宴趨于結束。隨著流動性退場和經濟增長的放緩,新興經濟體資產泡沫破滅以及引發(fā)金融危機的風險最大,歷史一幕可能還將上演。
·人民幣匯率階段性見頂信號顯露 2013-06-13
  美國經濟復蘇態(tài)勢漸趨穩(wěn)固,美聯(lián)儲削減債券購買的政策預期明顯增強,使得中美利差有所收斂,人民幣即期遠期匯率出現(xiàn)背離走勢,離岸人民幣遠期匯率貶值預期顯露,這是一個人民幣升值階段性見頂?shù)闹匾盘枴?/td>
·中美雙邊直接投資應突破“天花板” 2013-06-08
  中美雙方應可以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將雙邊投資談判與投資自由化談判適當分離,逐步放開清單限制,通過推動企業(yè)、商會等民間層面的投資協(xié)定,淡化政府間的分歧。
·中美應積極推動雙邊投資保護協(xié)定談判 2013-06-07
  6月7-8日,中美最高領導人將在非正式場合首次會晤,昭示著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全面展開。未來基于中美戰(zhàn)略互信基礎構建起來的包括經濟、貿易、投資在內的雙邊戰(zhàn)略框架將有望成形,并推動中美經濟合作進入新的關鍵時期。
·中美經貿走向“競爭性依存”新博弈 2013-06-06
  中美兩國眼下都處在重大結構轉型的轉折期,若能推進各自的國內改革進程,推動新一輪雙向市場開放和“對等投資”,將對經濟全球化是一次新的指向。
·必須對歐盟進攻性貿易政策說“不” 2013-06-06
  考慮到貿易保護不是歐盟的目的而是手段,其最大企圖還在于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因此,充分了解歐盟貿易新政策的動向,積極推動中歐自貿和雙邊投資協(xié)定談判,才可能爭取主動權。
·堵住人民幣套利的制度漏洞 2013-06-04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民幣套利的根本解決之道在于堵住形成持續(xù)套利的制度漏洞,讓人民幣彈起來,“該升的時候升,該貶的時候貶”。
·美元中長期轉強背后的邏輯 2013-06-04
  美元中長期走強對全球流動性、資本流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將產生顯著而深遠的影響,全球很可能再現(xiàn)“剪羊毛”效應,勢必給全球經濟金融運行、匯率市場穩(wěn)定以及資產價格帶來新一輪沖擊。
·資本套利致人民幣匯率虛高 2013-05-30
  當前,人民幣匯率持續(xù)單邊升值似乎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盡管背后的直接推手是資本套利,但是什么給資本套利以可乘之機更值得警示。
·資本賬戶開放需納入宏觀審慎框架 2013-05-29
  資本賬戶開放意味著放松資本管制,也常被稱作資本賬戶自由化或資本項目可兌換,因此,資本賬戶開放本身就是金融市場化,并融入全球金融自由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突破改革最后一道屏障。
·成立外匯平準基金化解匯率利率掣肘 2013-05-28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設立外匯平準基金對于我國目前最大意義在于可以及時消化新增外匯儲備,有效規(guī)避投放基礎貨幣來對沖所引發(fā)的流動性過剩、“匯率綁架利率”,以及內外均衡矛盾等問題,徹底切斷外匯儲備高企與貨幣政策實施相互制約的制度性障礙。
·從調整儲備資產結構入手突破匯率困境 2013-05-28
  基于人民幣當前的持續(xù)大幅升值與私人部門積累了過多人民幣,與官方儲備過多外匯導致外匯資產配置失衡有非常大的關系的判斷,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人民幣當前的困境,必須改變儲備資產的結構配置。
·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戰(zhàn)略前瞻 2013-05-27
  一旦美國開始實施退出戰(zhàn)略,全球流動性、資本流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勢必受到較大影響,甚至很可能再現(xiàn)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剪羊毛”效應。如此系統(tǒng)性風險,不可不防。
·“土地財政”轉型成敗決定改革命運 2013-05-23
  而要從根本上擺脫對“土地財政”的路徑依賴,實現(xiàn)土地財政的全面轉型,不經歷一番劇痛是不可能的,這對各地的經濟承受力、忍耐力,都是艱巨的考驗。
·加速開放資本賬戶時機并不成熟 2013-05-23
  加速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和自由可兌換并不是最佳時機,中國正面臨資本大進大出的風險。一方面跨境資本大幅流入。另一方面,也必須警惕資本大規(guī)模流出的風險。
·中國必須抓住新一輪全球化紅利 2013-05-21
  全球化紅利并沒有減少甚至消失,只要中國善于利用吸收全球創(chuàng)新資源和高級生產要素,不斷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攀升,它依然能夠給中國帶來更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中國還將是第二輪全球化紅利和開放的最大受益者。
·“土地財政”轉型須通盤考慮 2013-05-20
  中國新一輪改革已經啟動。在諸多改革領域中有一大難題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性質,那就是與“土地財政”相關的一系列改革的破題。
·全球金融空轉加劇系統(tǒng)性風險 2013-05-17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為抑制本國經濟快速下滑,采取了逆周期的寬松刺激政策,但逆周期政策刺激下的經濟復蘇并不穩(wěn)定,金融與實體的背離將導致全球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隱患不斷上升。
·全球貨幣政策變數(shù)是中國經濟一大挑戰(zhàn) 2013-05-14
  對中國而言,連鎖性風險更加不容小覷,未來美聯(lián)儲的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將進一步加劇中國跨境資本的雙向波動,也不能排除引發(fā)階段性資本集中流出從而導致中國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美聯(lián)儲退出戰(zhàn)略風聲卷起全球巨浪 2013-05-14
  一旦美國開始實施退出戰(zhàn)略,全球很可能再現(xiàn)“剪羊毛”效應,這勢必給全球經濟金融運行、匯率市場穩(wěn)定以及資產價格帶來新一輪沖擊,進一步加劇中國跨境資本的雙向波動,引發(fā)階段性資本集中流出,促發(fā)中國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我們得抓緊籌謀應對之策,迎接艱巨的考驗。
·中國出口貿易遠沒有數(shù)據(jù)那么亮麗 2013-05-10
  中國出口數(shù)據(jù)不僅是全球出口疲弱數(shù)據(jù)中的亮色,也與中國其他宏觀數(shù)據(jù)形成了較大的反差。然而,中國出口貿易遠沒有這些數(shù)據(jù)那么亮麗。
·外匯管制新規(guī)擠出中國經濟數(shù)據(jù)“水分” 2013-05-08
  外匯管制新規(guī)的出臺非常及時,而對國際投機資金的高壓也將進一步擠出虛假貿易的水分和人民幣升值泡沫,必將對未來中國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大有裨益。
·國際跨境資本大進大出風險劇增 2013-05-03
  境內外正利差將刺激套利資本流入國內,重新激發(fā)起境內“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操作,人民幣因此又回到幾年前被動升值的軌道,這當然又加大了資本流入的壓力。
·人民幣單邊升值勢頭恐逆轉 2013-05-03
  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來自于外部,須警惕的是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潛在風險,不能排除人民幣單邊升值再次遭到逆轉的可能性。
·“穩(wěn)住宏觀”需要經濟走新路 2013-05-02
  在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系統(tǒng)性風險明顯增加背景下,上周,中央政治局非同尋常地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議,為處于困境中的中國經濟再次指明未來方向。
·澳投資中國主權債預示著什么 2013-04-25
  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總量超過10%,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這意味著,對于中國而言,通過更廣闊的金融和投資渠道強化中國資本競爭力勢在必行。
·疲弱PMI是經濟轉型艱難期縮影 2013-04-24
  由于全球經濟艱難“再平衡”,中國制造業(yè)將面臨“去產能化”和轉型的雙重調整,經濟整體復蘇進程恐怕會比較艱難。
·需改變土地財政主導的城鎮(zhèn)化融資模式 2013-04-22
  從根本上解決城鎮(zhèn)化發(fā)展過程中的債務風險問題必須改變過去以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為主導的融資模式,這是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中的核心問題。
·完善政府債務管理要害在硬性約束 2013-04-19
  就未來整體債務情況而言,預計中國政府債務水平還將繼續(xù)上升,這不能不嚴重影響政府的財政能力,政府運用積極財政政策的自由度將大不如前。
·日本量化寬松政策注定不會有好結果 2013-04-18
  通縮是日本經濟的“結構性頑疾”。自1992年以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僅增長0.8%,但長期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并沒有對此有根本性改善。從日本量化寬松的歷史看,量化寬松對刺激經濟緊縮注定是失敗的。
·黃金成全球新一輪做空力量風向標 2013-04-17
  對全球市場而言,美元轉強將促使全球資金回流和大宗商品下跌,資金將撤離新興市場。從各國經濟危機的歷史來看,全球外圍國家爆發(fā)經濟危機與美元流動性漲落周期息息相關。美元轉強,新興經濟體受到沖擊最大,可能出現(xiàn)國際資本回流并導致資產泡沫破滅。
·政府投資驅動“貨幣超發(fā)” 2013-04-15
  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余額達103.61萬億元,貨幣超百萬億已成事實,央行的獨立性,以及如何守住金融安全底線正在受到挑戰(zhàn)。
·日本國債市場已拉響債務危機警報 2013-04-12
  需求缺口、人口老齡化、“流動性陷阱”使日本陷入了所謂 “增長型衰退”,并形成日本“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弱貨幣”的惡性循環(huán)。
·當前經濟存在較大結構性風險 2013-04-12
  中國經濟正迎來重要轉折點,盡管GDP依然保持比較平穩(wěn)增長,但背后的經濟結構性失衡未有根本性改善,經濟發(fā)展模式風險重重。
·應理清貨幣和財政的關系 2013-04-12
  處理好貨幣和財政的關系才是關鍵,未來必須建立財政預算的“硬約束”,收斂財政擴張和政府投資的步伐才可能從根本上避免所謂的“貨幣超發(fā)”。
·到美國炒房? 悠著點兒! 2013-04-10
  隨著美國“自動全面減赤計劃”的啟動,以及財政懸崖中有關減稅政策的到期,嚴重依賴政策刺激的房地產復蘇可能還會遭受新的波折,一旦投資者/投機者獲利離場,將可能導致美國房地產市場新一輪震蕩。
·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化中獲得創(chuàng)新紅利 2013-04-10
  外商投資環(huán)境整體改善,外商投資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涉外法律法規(guī)日臻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及執(zhí)法力度顯著增強,跨國公司依然看好在中國的長期投資前景。
·徹底改變以“GDP為綱”增長標尺 2013-04-10
  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思路必須從短期應對向長期發(fā)展轉變,為避免我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產出受到不可預見的巨大沖擊,切斷“經濟擴張→債務擴張”的高風險鏈條,徹底改變以“GDP為綱”的增長標尺。
·中國必須嚴控或有債務風險 2013-04-03
  養(yǎng)老金、社保欠賬等隱性債務,國家需要依據(jù)政府代際預算約束合理確定政府消費,以及養(yǎng)老、醫(yī)療等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支出,避免過度透支中國未來經濟,進而防范福利增長與經濟增長不同步可能引發(fā)的財力虧空和債務問題。
·化解城鎮(zhèn)化債務融資風險須標本兼治 2013-04-03
  城鎮(zhèn)化帶來的投資擴張是具有內生性的。城鎮(zhèn)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當然更需要大量基礎設施投資。隨著中國經濟轉入“中速增長”,結構性減稅、以及向民生財政轉型,政府剛性支出迅速增加,財政支付壓力進一步凸顯。
·走“精細化財政”之路迫在眉睫 2013-04-02
  2012年全國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增長12.8%,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財政支出增長相對較快,全年全國財政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5.1%。而財政收支的壓力進一步在今年顯現(xiàn)。
·美國經濟面臨緊縮考驗 2013-03-29
  中長期看,美國經濟已步入政府去杠桿化新階段,這將不可避免地拖累經濟增長。從這個角度說,美國經濟全面走向復蘇的階段還遠未到來。
·金磚國家金融合作是為更好保護自身財富 2013-03-28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發(fā)達國家普遍走上了債務貨幣化道路。但長期債務貨幣化勢必嚴重侵蝕債權人資產和金融權益。因此,作為新興債權國的金磚國家如何“抱團取暖”,深化彼此間的金融合作、保護自身財富意義非常重大。
·對全球經濟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2013-03-26
  世界經濟經歷過2008年次貸的洗禮、2010年以來的歐債沖擊之后,終于露出復蘇的曙光。2012年底以來,反映世界經濟走勢的一些主要指標趨向好轉,總體釋放出比較積極的信號。
·打造新優(yōu)勢 抓住新機遇 2013-03-25
  中國必須以新思路、新優(yōu)勢應對不一樣的戰(zhàn)略機遇期。在國際國內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的今天,中國必須避免發(fā)展動力弱化,抓住新機遇,創(chuàng)造新優(yōu)勢。
·尚德破產敲響政府主導產業(yè)模式警鐘 2013-03-22
  政府在產業(yè)發(fā)展中到底該扮演什么角色是必須反思的問題,如果不徹底反思政府主導產業(yè)發(fā)展模式,不改變以GDP為綱的“標尺競爭”,“尚德危局”可能不會是一個特例。
·發(fā)達國家正在推動全球貿易格局重構 2013-03-19
  面對美國等發(fā)達經濟體的 “規(guī)則優(yōu)勢”,中國必須加快自由貿易區(qū)談判的步伐,積極挑戰(zhàn)美國等國家的新規(guī)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領域,適當提高自由化標準。
·處理好“貨幣”和“財政”的關系 2013-03-15
  未來必須建立財政預算的“硬約束”,收斂財政擴張和政府投資的步伐才可能從根本上對“貨幣超發(fā)”形成約束。
·政府隱性擔保下的債務風險不容小覷 2013-03-15
  無論結論如何,通過國家資產負債表核算摸清債務風險的“來龍去脈”,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劃分各級財權和事權,形成財政預算和各類隱性債務的“硬約束”,才是“對癥下藥”的關鍵。
·未來央行貨幣政策將“調”大于“控” 2013-03-13
  今年貨幣政策既不宜進一步放松,也不宜進一步收緊,央行貨幣政策要做的是“以靜制動”,
·新型城鎮(zhèn)化需土地制度改革加速破題 2013-03-08
  新型城鎮(zhèn)化不能變成“趕農民進城”,新型城鎮(zhèn)化的關鍵是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尋求破題。
·流動性收緊不改主基調 2013-03-06
  短期的流動性收緊和政策微調并不改貨幣政策總體穩(wěn)健的主基調,中國貨幣調控的手段將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
·重構三大關系 化解核心矛盾 2013-03-05
  改革必須實施頂層設計,必須系統(tǒng)全面地推進,必須重點突破進而“綱舉目張”。重構上述三大關系,不僅能化解當前中國經濟的核心矛盾,也能為新一輪改革指明方向,從而突破中國經濟轉型困局。
·排除萬難向全球競爭價值鏈上游攀升 2013-02-28
  未來十年全球競爭將是價值鏈的競爭,依靠低成本優(yōu)勢建立起來的國家比較優(yōu)勢已難以為繼。中國制造業(yè)必須建立成本領先之外的競爭力,向生產率要效益,向價值鏈的上游攀升。
·縱容貨幣戰(zhàn)將使全球經濟更危險 2013-02-21
  更加危險的是各國越是有意淡化貨幣戰(zhàn),其實就是縱容貨幣戰(zhàn),由此引發(fā)的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和價格體系的混亂將可能成為全球下一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一場貨幣保衛(wèi)戰(zhàn)正等著新興經濟體 2013-02-21
  在發(fā)達國家憑借絕對貨幣優(yōu)勢在持續(xù)轉嫁匯率風險的過程中,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風險和通脹風險在不斷加大,不得不承擔歐美寬松政策外溢的成本。
·中國資本金融賬戶逆差無需過慮 2013-02-20
  資本和金融項目年度逆差無須過度擔憂,我們更需關注的是其背后的結構性和趨勢性變化。受制于外匯資產的央行資產負債結構正在發(fā)生重大改變,形成基于本國信用的新貨幣創(chuàng)造機制勢在必行。
·中國貨幣供給機制面臨重大改革 2013-02-19
  我國貨幣供給機制面臨新的重大改革,央行不再承擔“買賣”和“對沖”外匯的角色,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以及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將不再遙不可期,到底是以什么來確定基礎貨幣的投放,提高貨幣乘數(shù)是下一步改革的目標。
·美國長期利率上升風險當警惕 2013-02-07
  在房地產市場信貸仍處于比較疲弱的當下,美聯(lián)儲壓低房地產信貸利率是房地產回暖的關鍵,未來一旦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必將帶動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上升,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有可能對房地產市場、消費以及美國經濟形成新一輪的沖擊。
·讓房價回歸理性 供給管理更有效 2013-02-06
  高房價是懸在中國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不改變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思路和供給模式,不對房地產制度進行徹底改革,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化仍難以根本解決,在這方面供給管理遠比需求管理更有效。
·如何看待中國式貨幣超發(fā) 2013-02-05
  “中國式貨幣超發(fā)”的邏輯背后,是央行貨幣政策不獨立、經濟結構性失衡和金融體系發(fā)展嚴重滯后綜合作用的體現(xiàn)。如果不改變對投資的過度依賴,不促進金融領域全方位改革,“貨幣超發(fā)”僅靠央行控制貨幣發(fā)行和信貸規(guī)模并不現(xiàn)實。
·量化寬松不是美國走出危機的出路 2013-02-01
  量化寬松無法對沖債務“去杠桿化”,更不是讓美國真正走向復蘇的正確出路。如果美國不從根本上改變債務依賴型增長模式,調整財政收支結構,美國經濟乃至全球將為此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
·全球“去杠桿化”進程才剛步入下半場 2013-01-31
  “去杠桿化”絕非僅僅靠財政緊縮就能達成的。對于發(fā)達國家而言,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高度依賴政府舉債的經濟增長模式,調整財政收支結構,重估福利制度,恐怕“懸崖式”沖擊還會不斷上演。
·安倍新政恐提前引爆日本慢性債務危機 2013-01-30
  更危險的是,在國民儲蓄率趨勢性下降,以及貿易赤字急劇惡化的情況下,安倍政府推出的無底線的刺激政策,很可能讓日本長期的經濟衰退和潛伏的慢性債務危機提前被引爆。
·全球經濟將經歷被壓制的復蘇 2013-01-29
  2013年受益于主權融資境況的改善,全球經濟可能優(yōu)于2012年,但發(fā)達國家去杠桿化所引發(fā)的財政緊縮、消費緊縮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持續(xù)影響,并對可持續(xù)復蘇產生壓制,真正啟動新的穩(wěn)定增長之路依然并不好走。
·2013是全球經濟轉折年嗎? 2013-01-28
  我們對危機的嚴峻性和長期性估計依然不足。與歷史上幾次大的經濟復蘇周期相比,這次復蘇周期是非常漫長的,也是非常艱難的。
·新一輪通脹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新隱憂 2013-01-25
  隨著全球新一輪量化寬松大潮的來襲以及2013年全球經濟回暖信號增強,全球的產出缺口回補將推動通脹總水平結束一年多來的下降趨勢,進入新一輪上升通道,中國需警惕開始逐步增強的內外通脹壓力。
·短期工具引導貨幣調控市場化 2013-01-25
  盡管這離真正的貨幣市場化還有相當距離,貨幣調控也將面臨更復雜的挑戰(zhàn),但中國貨幣政策由“被動”轉向“主動”的窗口期正加速到來。
·治理產能過剩不能只靠提升產業(yè)集中度 2013-01-23
  未來,產業(yè)結構調整可能滯后于需求結構升級,我國 “過度工業(yè)化、過度出口依賴、過度投資驅動、過度粗放增長”的增長模式難持續(xù)。
·債務危機下一站會是新興經濟體嗎 2013-01-23
  發(fā)達國家普遍推行量化寬松,新興經濟體在對沖外部流動性時,看似緊縮力度加大,但主要仍依靠量化措施,而且前期救市釋放的大量資金遠未消化。
·中國貨幣發(fā)行機制改革窗口臨近 2013-01-23
  中國貨幣發(fā)行機制改革時間窗口正在臨近,央行不再承擔買賣和對沖外匯的角色,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以及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將不再遙不可期,到底是以什么來確定基礎貨幣的投放,提高貨幣乘數(shù)是下一步改革的目標。
·中國資本能否創(chuàng)造新的全球化紅利 2013-01-21
  相比過去,我國憑借低成本優(yōu)勢給外來資本帶來的利潤正在減少,但就此認為我國不再對外商直接投資具有吸引力也過于悲觀,我國依然是全球最受青睞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原因是“中國需求”的巨大驅動力,中國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仍能夠繼續(xù)吸引全球企業(yè)。
·中國經濟新考題:重筑比較優(yōu)勢 2013-01-21
  展望2013年以及更長時期,中國經濟還將繼續(xù)面臨長期重大挑戰(zhàn),特別是在構筑新的比較優(yōu)勢方面。
·霧霾凸顯中國“生態(tài)赤字” 2013-01-15
  我們所有的生態(tài)足跡恰恰是造成污染的源頭,而控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污染必須從生產、消費、能源、環(huán)境、制度等層面入手,綜合治理,標本兼治。
·謹防日元引發(fā)匯率戰(zhàn)傷害全球經濟 2013-01-11
  新一輪全球性貨幣貶值有一觸即發(fā)之勢,其最大的引發(fā)者可能來自于日元。如果日元大幅貶值很可能引發(fā)與之貿易聯(lián)系密切國家政府的反彈,導致更多國家對匯率市場的干預。
·全球低利率時代將一去不返? 2013-01-11
  未來十年,全球可能普遍進入利率上行通道加之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因素,過去幾十年中壓低利率的全球儲蓄與投資長期趨勢將發(fā)生逆轉。世界可能即將進入投資需求大于儲蓄意愿的新時代,這種局面將推動實際利率上升。
·經濟增長更需著眼供給 2013-01-08
  我們還需著眼于供給,放松政府管制和直接干預,重視微觀主體的稅收激勵,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和要素效率才能打破影響中國經濟的供給約束,真正釋放生產力。
·到底有多少美債“懸崖”可以重來? 2013-01-07
  美國必須認識到,現(xiàn)在是必須改變“寅吃卯糧”的債務依賴型模式的時候了,“小修小補”,甚至“拖延戰(zhàn)略”根本難以打破“財政懸崖”的惡性循環(huán),唯有徹底改革美國財政體制才是真正解決 “財政懸崖”的治本之策。
·貨幣加杠桿無力解決債務去杠桿 2013-01-07
  用財政赤字和釋放貨幣來創(chuàng)造有效需求的方式并不可行,總量刺激之于全球失衡以及根治各經濟體內多年頑疾幫助十分有限。解決債務危機從來就沒有速效藥,各國需要的不是貨幣的刺激,而是一場漫長且非常痛苦的經濟結構重建。
·量化寬松難有效對沖債務 2013-01-07
  面對債務持續(xù)飆升的局面,發(fā)達國家央行相繼展開前所未有的量化寬松競賽,不斷地挑戰(zhàn)貨幣政策底線。然而,“貨幣加杠桿”難以根本解決“債務去杠桿”,貨幣政策逐步失效可能是最令人尷尬和感到困惑的事情。
·美國并未真正躲過“財政懸崖” 2013-01-04
  現(xiàn)在是美國必須改變“寅吃卯糧”的債務依賴型模式的時候了,“小修小補”,甚至“拖延戰(zhàn)略”已難以為繼,躲過“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唯有徹底改革美國財政體制才是真正解決“財政懸崖”的治本之策。
·盡力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 2012-12-31
  央行須強化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結合運用,通過市場化來配置資源,使資金信號、資金成本反映真實社會和實體經濟的需求,通過市場化的引導和配置,促使資金能真正配置到所需要的地方去,而不至于使一些資金過度地流到虛擬經濟中。
·全球通脹將由下降趨勢轉為上升通道 2012-12-26
  隨著全球新一輪量化寬松(QE)大潮的來襲以及2013年全球經濟回暖信號增強,全球的產出缺口回補將推動全球通脹總水平結束一年多來的下降趨勢,進入新一輪上升通道,中國需警惕開始逐步增強的內外通脹壓力。
·貨幣“穩(wěn)中趨緊” 信貸“穩(wěn)中偏松” 2012-12-24
  貨幣政策更多的是總量政策,無論是存準率、利率還是公開市場操作都屬于總量調控,結構性政策需要靠信貸政策來解決。但從目前狀況看,由于信貸投放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并不均衡,中小企業(yè)信貸獲取難度明顯大于大型企業(yè)。
·“中國需求”應引導中國創(chuàng)新 2012-12-21
  國本土企業(yè)必須思考如何更加貼近市場,如何通過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技術突破,著手建立產業(yè)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實現(xiàn)技術升級、產品升級進而引導中國需求結構升級,在“中國需求”推動下的“中國制造”將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新活力。
·看清未來全球金融三大趨勢 2012-12-20
  各國經濟復蘇的差異性、不同國家宏觀政策溢出作用,以及資本流向的改變都會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調整和動蕩。
·主權債風險是日本新政府“頭號大敵” 2012-12-19
  任何風險承擔都有限度和臨界值,日本如果不實現(xiàn)重整財政,重建經濟,還繼續(xù)在量化寬松刺激的老路上繼續(xù)走下去的話,那么在未來日本貿易形勢急劇惡化,并可能導致日元大幅貶值之時,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臨界點將會提前到來。
·西方國家政府債務危機的隱性誘因 2012-12-19
  在避免養(yǎng)老保障制度、養(yǎng)老金制度“碎片化”的同時,必須預見到未來中國可能面臨的巨額養(yǎng)老赤字引發(fā)的財政危機,否則的話,一旦危機顯露恐怕就為時已晚了。
·美國債務風險最后由誰來埋單 2012-12-18
  瘋狂增長的巨額美國國債就意味著美國不斷地把國家債務國際化,美財政懸崖最后結局可能是讓債權人埋單。
·提高增長質量須從轉變模式做起 2012-12-18
  未來的中國必須告別只看“投入多少”而不看“產出多少”的增長模式。只有去掉水分和降低代價的增長才是實實在在的、高質量的增長。
·美聯(lián)儲QE4是向世界轉嫁危機 2012-12-14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本質就是債務貨幣化,美國將“私人債務國家化”,然后將“國家債務國際化”,讓別國為美國的危機埋單,美聯(lián)儲用巨額國債購買計劃來支撐全球流動性戰(zhàn)略,其背后是加速全球財富的轉移和再分配。
·量化寬松依賴癥 2012-12-14
  在“滯脹”風險加大的背景下,QE4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更像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供給沖擊,新一輪輸入性通脹將進一步惡化新興經濟體經濟形勢,使全球經濟復蘇的環(huán)境變得越發(fā)艱難。
·中美制造業(yè)競爭核心:全球價值鏈位置 2012-12-13
  讓成本上升的壓力成為一種有效的倒逼機制,下大力氣向那些技術水平較高、規(guī)模報酬遞增特征明顯、產業(yè)盈利能力較強的產業(yè)結構轉換。當然,“淘汰”和“死亡”將會使這個轉型和升級的過程變得更加痛苦。
·新興經濟體三大風險當警惕 2012-12-13
  需要高度重視的是,經濟、債務和金融風險稍有不慎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對于新興經濟體而言,短期內亟須管控可能產生的風險,而長期看,加快調整失衡的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模式刻不容緩。
·債務貨幣化蘊含全球金融風險 2012-12-13
  發(fā)達經濟體消化政府債務、降低負債率是緊迫而又長期的問題。美國財政懸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日本逐步暴露的債務風險,一系列的債務問題正在困擾發(fā)達經濟體,過度印鈔和過度信貸不可避免地成為解決債務危機的政策工具。
·經濟增長亟待弱化政府投資傾向 2012-12-12
  中國不能再靠舊有模式實現(xiàn)經濟增長,必須擺脫對投資的過度依賴,弱化政府投資傾向,特別是對銀行輸血的投資體制進行改變。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已經喊了很多年,現(xiàn)在是該作出重大調整的時候了。
·新型城鎮(zhèn)化須從土地確權上做文章 2012-12-11
  新型城鎮(zhèn)化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的驅動力,是因為它能夠打破二元失衡,創(chuàng)造新的要素組合。事實上,二元結構失衡是中國內部失衡的最大癥結所在,它同時鎖閉了中國經濟成長階段最重要的內需增長。
·張茉楠:收入倍增要義是均衡增長 2012-12-10
  實現(xiàn)收入倍增目標的過程中應當盡量做到均衡的收入增長,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方位的制度性改革。
·“強資本弱勞動”格局亟待扭轉 2012-12-07
  由于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不斷下降,“強資本弱勞動”趨勢也不斷強化,這不僅使中國經濟轉型困難,也阻礙了中國社會轉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