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1月,南方大地還一片溫潤,但是置身于深圳樓市中的人們卻早已經感受到陣陣涼意。據悉,深圳樓市成交量已連續(xù)4個月下滑,“十一”黃金周整個一手市場僅成交87套房子,這被視作深圳樓市步入蕭條的強烈信號(11月12日《第一財經日報》)。
就在幾個月前,深圳樓市還是一片紅火。據悉,邁入2007年僅用了不到10個月的時間,深圳樓價從每平方米9000元迅猛上漲到15000元。卻不料,短短數月,斗轉星移,樓市情形已大變。深圳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信息顯示,全國多家城市樓市出現過早進入寒冬跡象。
必須看到,樓市“遇冷”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央以及深圳自身連續(xù)多項調控措施的出臺及落實,其迭加效應,可能也應該此時發(fā)生作用,再加上央行及各商業(yè)銀行對房貸的限制,聯(lián)合效應此時不出何時出?
正視深圳樓市的“遇冷”,承認調控的作用,然而,此時尚不可以過分放大深圳樓市的“寒氣”。
首先須看到,深圳樓市此時是高位“遇冷”。所謂“高處不勝寒”,在15000元的高價位下,受一點“寒氣”侵襲,表現出一定的停頓或調整,應該算是市場正常反應。即使說,深圳樓市穩(wěn)定在15000元的高價位,如此價格也遠非普通購房者所敢幻想。
其次還須看到,深圳樓市還有上沖的可能。當前樓市的“遇冷”,不能完全看作是房產商被動“受凍”,更不能以為房產商會消極“挨凍”。一系列調控措施,說對開發(fā)商完全沒有影響那是假話,但影響到底有多大,誰也不敢說大話。面對上層一再施加的調控政策,此時開發(fā)商應該能感受到一定的壓力,而且后續(xù)政策到底會如何,各地方落實會如何,一切尚是未知數。這時,開發(fā)商穩(wěn)定局面,減少新房的上市,完全有可能。事實上,目前有些地方開發(fā)商就已經這么做了。
7月,上海房市就率先遭遇“寒流”。有關專業(yè)人士分析,這與市場供應量減少密切相關。由于一批項目因“90/70”政策調整而推遲上市,新樓上市高峰預計要到明年上半年出現,短期內新房供應量減少必然導致市場成交量大幅度萎縮。上海房產商如此,深圳房產商乃至其他城市房產商難道不會如此?
這種開發(fā)商的應對,既是蓄勢而沖的“遠著”,更是對調控暫時摸不著底的“閑著”。更大的問題在于,影響樓市的不僅僅是開發(fā)商。住房按揭貸款一直是銀行的優(yōu)質資產業(yè)務,目前進入年底,多家銀行的放貸指標已結束或基本結束。而2008年貸款額度重新確定后,各大銀行新一輪的貸款沖動又將開始。即使大銀行更多的考慮配合政府,中小銀行也必不肯放棄蛋糕。據了解,目前多家中小銀行已經待機搶食房貸蛋糕。且購房者的熱情依舊存在。只要有合適的房源,只要能貸到款,購房者必會出手。
在這一情況下,所謂“買方市場”到來的判斷還為時過早,故而千萬不能人為放大深圳樓市的“寒氣”。因為,這可能讓相關層面真的以為調控已經成功,從而放松調控的力度,最終讓房產商在背后“偷著樂”。此時,相關層面應該加大調控力度,購房者應該繼續(xù)保持冷靜態(tài)度,從而保住來之不易的調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