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8088億美元。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查閱世界銀行相關數據后發(fā)現,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124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總和。
以一國外匯儲備之力,竟然超124個國家GDP之總和。但這樣的一種比較,絲毫不能讓人平添自豪,恰恰是深切的不安。外匯儲備固然可以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是穩(wěn)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但眾所周知,外匯儲備并非多多益善,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急劇擴大同樣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比如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等。尤其是去年夏天以來,美國次貸危機陰云密布,由此帶來的對中國美元外匯儲備的侵蝕以及對國內經濟成本的損失,必因外匯儲備之大而變得放大。這一切正在應驗美國學者羅戈夫曾經說過的:“世界將從瀑布的頂端躍下,卻不知道水有多深! 一個必需的追問是:中國民眾有多少人能從外匯儲備的增長中受惠?猶記去年7月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中國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時有專家預計,年內中國GDP總量有望超過德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由此也引發(fā)了德國媒體的關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們普遍認為沒有必要為中國GDP快速增長感到擔心,《世界報》指出:“國民經濟帶來的福利比經濟總量更重要!薄赌系乱庵緢蟆吠瑯又赋觯骸霸诘聡,人們沒有必要對中國新的經濟數字感到吃驚。實際上,應該感到擔心的是中國自己……”外匯儲備自然未能等同于國內生產總值,但是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著經濟的增長。顯然,如果我們對德媒觀點并不只有本能的排斥,能夠認同發(fā)展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那么民眾可否從高額外匯儲備受惠就應當得到反思。 然而,這實在是一個尷尬的命題。有數據指證,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相當于GDP的35%左右,大大超出了2.4%的國際指標。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對能源、物資等需求巨大的國家而言,高額的外匯儲備本身,其實就意味著是把老百姓省吃儉用的錢慷慨地借給外國人花,實則意味著對國民福利的犧牲。 讓全體國民共享發(fā)展紅利,不應只是一句口號。當中國外匯儲備以超過世界124個國家GDP總和的“佳績”出現之時,我們到了必須考慮如何化解這高達18088億美元“風險”的時候了,也更到了藉此兌現并返還國民福利的時候了。如何進一步減緩外匯儲備增長勢頭,乃至采取措施削減外匯儲備存量,是今日中國所面臨的巨大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