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不少專業(yè)人士已經預測,隨著震蕩行情的演繹,基金業(yè)績差距將逐步拉大。而如今,這個格局正在加劇。
今年前三個月的數據已經有點讓人震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的業(yè)績差距最大超過了32%,逼近去年全年水平,去年全年股票型基金之間的最大差距為34.81%。這個統計尚未將成立未滿一年的次新基金納入,如果加上次新基金,偏股類基金的業(yè)績最大差距將達到40%。
始于去年四季度的反彈,其實部分奠定了今年一季度的格局。有的基金順勢而為、及時加倉,抓住了行情;有的則與反彈失之交臂,踩錯節(jié)拍甚至完全踏空。上周,一位財經記者在遍訪了京滬粵三地的基金公司后告訴筆者,今年以來各家公司對市場的分歧之大超過以往,看空的繼續(xù)持幣觀望,看多的積極轉戰(zhàn)于各個板塊之間,當然還有一些看不清方向的,隨波逐流地選擇了看空做多。
筆者日前在走訪銀行渠道時,不少一線銷售人員也對上述現象表示迷惑,以往重點推薦的穩(wěn)健抗跌基金,因為配置保守、倉位低,如今業(yè)績靠后;反之,一些作風激進的基金,在去年的市場中折戟沉沙,卻在今年的行情中威風重振。
激戰(zhàn)也許剛剛拉開序幕,但吃老本的年代已經過去。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在2006、2007年的單邊上漲市場中,高倉位也許能保證不俗的業(yè)績;而到了2008年的單邊下跌市場,現金為王,靠低倉位也許能躲過一劫。而當大起大落的單邊市場結束,面對充滿分歧與不確定性的震蕩市場,基金經理選股和選時的能力如何,也許能看出究竟。
風險還是收益,在震蕩市中成為了兩難的問題。筆者要強調的是,尤其在選擇偏股類基金時,風險和收益之間不一定是完全對稱的,為了風險,你愿意犧牲多少收益,如果是40%的落差,是不是大了點?一言以蔽之,無論牛市、熊市還是牛皮市,最值得去思考的還是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牛市賺錢、熊市抗跌、牛皮市中操作靈活,那就是一只完美的基金了,這樣的基金雖然少,但不是沒有,這三年的市場足以告訴我們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