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會有這么好的運氣嗎?
    2010-06-04    作者:斯蒂芬•羅奇    來源:第一財經(jīng)日報

    當前的宏觀經(jīng)濟辯論以兩個重大事件為界線: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2009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中國以其驚人的嫻熟,在兩次劫難中均得以安然脫險。
  下一次,它還會有這么好的運氣嗎?
  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那次危機中,中國主要因為兩個原因得以安然過關:一是得益于封閉的資本賬戶和不可自由兌換貨幣,中國得以在其他亞洲國家的貨幣崩潰時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二是它還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以抵消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qū)外需的萎縮。
  與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土生土長”的金融危機不同的是,2008~2009年的全球危機對中國造成的威脅要嚴重得多。它擊中了失衡的中國經(jīng)濟的致命弱點:對出口的依賴越發(fā)嚴重。1997年,出口僅占中國GDP的17.5%,到2007年,這一比重翻了一番多,達到了37%。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對全球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貿易的激增押下了巨大的“賭注”。
  這一注似乎贏了個大滿貫。但是在2008年底,當全球經(jīng)濟崩潰時,中國的戰(zhàn)略突然成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在短短的7個月時間內,其出口從繁榮走向破滅,同比增長從2008年7月份的26%暴跌至2009年2月份的-27%。結果,中國GDP的環(huán)比增長在2008年底下降到了較低的一位數(shù)水平。在出口主導的廣東省,超過2000萬農(nóng)民工失去了工作。
  中國隨即進入了高度戒備狀態(tài)。借鑒亞洲金融危機時的“積極政策”,它迅速出臺了一個規(guī)模高達4萬億元、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財政刺激計劃,為了給這一計劃提供資金,2009年銀行信貸創(chuàng)下了9.6萬億元的歷史紀錄。表面上看,這一計劃似乎收到了效果。中國經(jīng)濟在去年最后三個季度中驟然止跌回升,并將2009年全年實際GDP增長推升到了令人咋舌的8.7%,并在2010年初進一步加速至11.9%。
  然而,與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后的情況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國經(jīng)濟面臨著更為嚴重的后危機形勢。過剩的流動性(顯然是激進的在危機推動下的寬松貨幣政策的結果)溢出并進入了房地產(chǎn)市場,導致了嚴重的投機性泡沫。目前中國正試圖通過行政手段來消除這些泡沫。此外,銀行貸款的盛宴導致了地方投資公司的債務不斷攀升,迫使銀行監(jiān)管部門加強審查,從而很可能導致今年下半年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不良貸款核銷。此外,除非中國改變其貨幣政策,否則它將面臨不斷增強的保護主義風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的局勢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當前世界經(jīng)濟的觀點截然不同。在最近的《世界經(jīng)濟展望》(2010年4月)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膽宣稱“亞洲正在經(jīng)歷一場充滿活力且平衡的復蘇”。然而,中國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同樣,前兩次危機的比較特別能夠說明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不僅出口占經(jīng)濟的比重翻了一番多,而且經(jīng)常賬戶也從10年前的接近平衡變成了2007年11%的盈余。此外,投資占GDP的比重也從1997年的32%上升至2009年的47%,表明供過于求的風險正在增加;與此同時,國內私人消費的比重則從上世紀90年代末的50%下降到2008年的35%,創(chuàng)下歷史最低紀錄。
  我絕不會用“平衡”一詞來形容中國經(jīng)濟的現(xiàn)狀。事實上,在這兩場危機之間,也即過去10年間,中國的結構性失衡有增無減,其宏觀脆弱性的增加令人擔憂。如果這些失衡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將會暴露在下一場無法避免的危機中。
  今天,通過促進消費進行再平衡的緊迫性要高于上世紀90年代末那場危機之后的情形。
  對中國而言,前兩次危機最重要的教訓是:任何經(jīng)濟體最終都難逃失衡?纯慈毡竞兔绹椭懒恕V袊毙柰ㄟ^支持消費進行再平衡。好消息是中國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問題,而且似乎可能圍繞消費主導的政策議程制定其即將頒布的“十二五”規(guī)劃。但是對自滿和惰性的風險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在全球經(jīng)濟復蘇的力度強于預期之時。中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抵制誘惑,掙脫那個將其從一個危機帶入另一個危機的失衡增長模式。

(作者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qū)主席)

  相關稿件
· 歐洲頻揮重拳抑制債務危機蔓延 2010-05-31
· 希臘危機證明全球危機對策是抱薪救火 2010-05-28
· 危機的啟示 2010-05-28
· 歐元危機對中國具有雙重影響 2010-05-28
· 歐債危機:"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