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厚度與強度
    2010-08-23        來源:上海證券報
    根據中日兩國有關方面的統(tǒng)計,中國GDP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經超過日本,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事在國際社會的反響似乎比中國國內要大許多。為什么中國人對此反應平淡,而國際社會卻是如此強烈呢?比如,有些國際知名媒體對此都作了多次報道與分析,更有甚者還開辟了專欄進行討論,而中國的分析人士則對某些“捧殺”言論表現出出奇的冷靜。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原因自然不簡單,而出現這種內冷外熱的現象本身也耐人尋味,但對于中國GDP已經超過日本這件事,還是有必要回到問題原點進行分析的。首先,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一件好事,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事。對國際社會來說,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能走上富裕之路,這是國際社會最大的和平與穩(wěn)定力量。
  而中國人現在之所以對GDP超過日本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理智與冷靜,這跟中國GDP的厚度與強度有關。什么是中國GDP的厚度呢?在展開分析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段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研究員陳淮的話。在最近海南舉辦的一次國際會議上,陳淮說,未來二十年中國現有的城鎮(zhèn)住房起碼得拆一半。為什么要拆這么多?
  陳淮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在過去四個階段的城鎮(zhèn)化過程中有三個階段是在不正常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這四個階段分別是1949年以前、1949到1979年、1979到1999年,以及1999年以后。他認為,1999年以前的房子大部分是脫困房,遠不能適應今天的城市發(fā)展需要,中國要完成老百姓住房從脫困向改善階段轉變,對1999年以前三階段的房子,除了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就是要拆。
  對于陳淮的話,盡管各方看法不一,但是如果從GDP角度來分析,他倒是道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盡管我們的GDP增長很快,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積累卻是不多。試想,建房是GDP、拆房也是GDP,如果我們的建筑物壽命如此之短,有效的財富積累如此之少,那么這種GDP還有什么意思呢?而住房如此,工業(yè)及其他建設又怎樣呢?推演開去,可以發(fā)現這是一個GDP厚度問題。
  除了厚度,也就是國民財富的真實有效積累之外,還有一個是GDP的強度問題。在展開分析之前,也引用一段商務部發(fā)言人姚堅的話。前不久姚堅說,GDP數據只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一方面的反映。我們不僅要關心GDP數據,更要關心人均數據。中國現在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位左右。目前還有4000多萬人沒有脫貧,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姚堅進一步強調,中國經濟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發(fā)展質量還有待于提高,無論是人民生活質量,還是在科技、環(huán)保領域,中國與發(fā)達經濟體的差距還相當大。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在社會領域里的發(fā)展還比較滯后,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等領域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而后面這些因素更是中國的現實。這番話實際上講的是GDP質量和強度問題。
  與GDP總量排在第三的日本及其他位次稍后的國家相比,中國的GDP雖然增速驚人,發(fā)展很快,但是其強度卻是有問題的,甚至是有很大問題的。比如,民眾生活質量,不僅在總體上與發(fā)達經濟體有很大差距,而且在結構上差距更大。由于現在收入分配距離越拉越大,導致很少一部分人擁有更多財富,而大部分民眾在瘋漲的房價面前,不僅望樓興嘆,更是感到生活壓力的沉重。
  而在企業(yè)生產方面,近30年來中國的企業(yè)雖然有驚人的發(fā)展,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但這個工廠是附加值不高的低端生產線的聚集地,是在中高端領域自主知識產權不多、話語權不足的工廠。在漂亮的GDP后面是大部分商業(yè)價值被別人拿走的國際分工安排。這樣一個頂著虛名的經濟“老二”又有多少實惠讓老百姓能夠感受得到呢?
  此外,更不用說在文化、教育、醫(y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在其他社會建設方面與別人的差距了。這些差距同樣不僅表現在總體水平上,更是表現在社會結構上,在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差距,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qū)還存在的落后狀況,足以讓中國民眾對經濟“老二”的美名不得不保持起碼的理智。
  這就是為什么會出現外熱內冷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中國人在看待GDP時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相關稿件
· 經合組織成員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長0.7% 2010-08-19
· 對中國GDP超日本應保持憂患與冷靜 2010-08-19
· GDP的福祉應讓國民分享 2010-08-18
· 中國GDP全球“第二”的高帽不好戴 2010-08-18
· 每百盒卷煙“燒”掉2%中國人均GDP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