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漿廢紙價格雙雙上揚 國內造紙雪上加霜
    2007-02-13    記者:周婷    來源:《中國證券報》2007-02-13 A5版

  國際進口木漿和廢紙價格近期同時上揚,國內造紙企業(yè)的生存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分析人士指出,生產周期性變化導致原材料價格波動,我國對進口原材料的過分依賴又加劇了這種波動。專家建議,除了完善“林紙一體化戰(zhàn)略”之外,還可以嘗試設立木漿期貨品種,以應對上游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

木漿價格周期性上升

  國泰君安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月底 ,無論針業(yè)漿還是闊葉漿,報價均已突破去年同期高點:針葉漿由2006年初的612美元/噸,上漲到2007年2月初的750美元/噸,上漲22.5%;闊葉漿近期漲幅趨緩,但仍由2006年初的600美元/噸,上漲到2007年目前的670美元/噸,上漲11.70%。
  國泰君安研究員王峰認為,國際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等價格上漲,同時國際木材價格的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制漿成本,部分企業(yè)減產或關閉直接減少了木漿的供給。
  而海通證券研究員趙濤指出,本輪木漿價格的上漲是固定資產周期性更新的結果。紙漿生產的固定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達3年,決定了紙漿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國際紙漿市場價格的波動周期大約是7年。根據北美針葉漿的歷史價格變動規(guī)律,本輪紙漿價格上升周期從2002年上半年的430美元/噸開始啟動,2007年2月已升至720美元/噸,為最近4年來的較高位。根據波動周期規(guī)律,趙濤認為本輪周期時段為2003-2009年之間,漿價將從今年下半年至2009年出現(xiàn)逐年下跌,2009之后價格又逐年上升。

廢紙供給下降

  在國際木漿價格上漲的時候,國內部分掌握先進生產工藝的造紙企業(yè),如華泰等,通過降低木漿比例,增加填料,仍然可以化解原料上漲的部分壓力。但從去年中期開始,美國進口廢紙價開始突然上揚,而且愈升愈快,這令國內造紙企業(yè)叫苦不迭。
  數據監(jiān)測結果顯示,從2006年六七月份開始,進口廢紙價格出現(xiàn)較強回升,八九月份維持在150美元附近,10月份又有所上漲,價格在160美元/噸左右。近期8號廢紙進口價格已攀升至168美元/噸,比去年初上漲了18%。
  我國生產的新聞紙主要原材料是美國廢報紙。由于美國新聞紙采用純針葉漿制造,廢棄的報紙回收之后再進行脫墨、化漿等多道工序,制得的紙漿中木材纖維含量仍然很高,配以一定比例木漿仍可加工出能滿足快速輪轉機印刷要求的新聞紙。去年華泰、晨鳴等幾條新聞紙生產線陸續(xù)投產后,國內新聞紙產能達到450萬噸,對廢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趙濤認為,美國報業(yè)受互聯(lián)網沖擊,陷入讀者群萎縮、發(fā)行量下滑的局面,導致可供應的廢報紙量減少;另一方面,來自中國等國家對新聞紙的消費需求不減反升,因此作為中國新聞紙主要原材料的美國8#廢紙,供給減少,需求增加,這導致了價格上升。

過度依賴進口引發(fā)價格波動

  我國是一個林木資源匱乏國家,每年國產木漿不到所需量的10%,絕大部分木漿需要進口。在所有依賴進口的原材料產品中,紙漿僅次于原油和鋼材,進口量排在第三位。
  海關數據顯示,2006年1-9月份進口各類商品漿61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8.02%,這個增長速度比2005年全年的同比增速高出近5個百分點,而同期木漿出口僅有4.68萬噸;廢紙進口146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7.7%,出口38.8萬噸。
  紙業(yè)戰(zhàn)略專家郭永新曾指出,我國實施了“林紙一體化戰(zhàn)略”之后,鼓勵造紙企業(yè)植樹造林,打通林—漿—紙生產鏈,加強對上游原材料的控制能力。但是由于中國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對進口木漿的依賴,國際原材料供應商就趁機漲價,這種現(xiàn)象在鐵礦石、原油等基礎能源上也多次表現(xiàn)出來。
  相關數據表明,木漿幾乎占造紙行業(yè)總成本的一半左右,漿價上漲極大地擠占造紙行業(yè)毛利率。以新聞紙為例,美廢8#價格上漲,導致新聞紙行業(yè)毛利率降低10個百分點,相當于美廢成本不變情況下新聞紙價格從4600元/噸降低至4140元/噸。
  為了應對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動,部分人士建議設立木/紙漿期貨品種,以供企業(yè)套期保值,規(guī)避漲價風險。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國內已有商品交易所正在模擬與紐約商品交易所紙漿期貨交割模式類似的期貨品種,設立北美漂白針葉漿期貨,一旦時機成熟即可推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