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區(qū)校長違規(guī)使用義務教育資金背后的隱痛
    2008-03-24    作者:張文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月29日,寒風刺骨、細雨蒙蒙。汽車爬過一道道山梁,終于到達云南省彌勒縣西二鎮(zhèn)中學,校長張強已經在校門外等待了。他白凈的臉在寒風中凍得通紅。
    位于彌勒縣西部高寒山區(qū)的西二鎮(zhèn)是一個經濟貧困的鄉(xiāng)鎮(zhèn),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387元。這個鎮(zhèn)幾乎沒有一塊平地。記者在西二鎮(zhèn)中學看到,除了一個不大的操場是平的,教學樓、宿舍樓、辦公室全部順山而建,上上下下都要爬坡。
    不久前,云南省審計廳對該省紅河和德宏兩個州的12個縣(市)2006年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中免學雜費和補助公用經費的到位、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審計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其中張強所在的西二中“2006年從‘一免一補’經費中支出55位教職工到北京及華東5市學習考察費用12.31萬元,占該校當年所得‘一免一補’資金的40%”。
    “讓老師們出去考察學習是我們校務會12個人集體決定的。對于審計結果,我會積極配合上級部門整改。檢查已經寫上去了,不知道下一步會怎樣,不過我心里很坦然,畢竟讓老師們出去開了一回眼界。”張強說。

從上個世紀建校以來老師們只去過一次昆明

    清晨,西二中50多名教職工第一次站在天安門前,看著國旗莊嚴升起。
    “太興奮、太激動了!睌祵W老師董桂萍想用更多的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但想了半天沒想出來,然后說:“太震撼了!”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多,但董桂萍一說起2006年暑假那次北京和華東5市之行,就一臉笑容。那是她第一次出省。他們去了清華大學、盧溝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南京“30萬死難同胞紀念館”、上海香山中學等,拍了不少照片。一位語文老師說:“我把盧溝橋的石獅子用數碼相機拍下來,回來上課時放給學生看,課一下子就生動起來,學生很愛聽。”
    這次考察每個人花費3208元,除去個人承擔600多元外,學校為55個教職工共承擔12.31萬元,費用從“一免一補”教師培訓經費中支出。
    2007年7月,根據云南省審計廳的審計結果,彌勒縣財政局、彌勒縣教育局聯(lián)合發(fā)文,“對違規(guī)使用教師培訓經費且違反財務規(guī)定拆分發(fā)票報銷的學校校長進行了批評教育,并責令其改正”。11月21日,西二中55名教職工將學習考察費用全部如數退繳。
    盡管有老師抱怨:“為什么別人也有去的,我們一去就有問題。”但他們同時也認為,“交回去也沒什么,反正這錢是自己用的”。
    “老師們都很善良,這件事情后他們仍然一如既往,沒有人消極怠工。”張強說。
    彌勒縣教育局局長李保生說:“財務和法律知識的欠缺,是造成西二中違規(guī)使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原因!
    對于有人提出對張強進行行政處分,李保生堅決不同意。他說:“那樣做等于傷害了大量的農村學校的校長和老師!
    張強1992年從紅河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到西二鎮(zhèn)中學擔任語文老師,從2004年起任西二鎮(zhèn)中學的校長。張強上任后,西二中中考成績逐年上升,到2007年中考,西二中總分上500分的學生是彌勒7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最多的。
    作為教育局局長,李保生深知農村校長的艱難和教師生存狀態(tài)差、生活質量低的現(xiàn)狀。他的電腦里就有一份全縣22所中小學“師生飲水困難情況登記表”。
    在農村,大部分學校分布在山區(qū)和半山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交通閉塞,工作環(huán)境條件差。由于現(xiàn)在教師宿舍已不列入學校建設范圍,許多農村教師沒有房子,都是租房住。有的學校沒有辦公室,老師們在家里“拉條凳子就在床邊改作業(yè)”。
    大山阻隔的不僅是交通,更重要的是阻隔了教師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
    張強告訴記者,西二中從上個世紀建校以來,老師們就只去過一次省城昆明。而他也是到了2005年當上校長后由縣里組織去了北京一趟。而在此前任教的12年里,他從來沒離開過西二鎮(zhèn)!澳鞘俏业谝淮巫疖嚒!
    “都21世紀了,作為一個教師,還沒出過縣、出過省,怎么給學生講課!”張強說:“長期在山區(qū),老師們信息不靈,無法及時獲得新知識,觀念落伍、眼界狹隘。隨著城鄉(xiāng)差距的加大,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如果得不到提高,農村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將面臨著很大的瓶頸。”

昆明市城區(qū)和縣區(qū)2007年中考成績差距之大令人難以置信

    張強的這種擔憂,正是目前農村義務教育遇到的困境。
    李保生說:“即使是在農村,人們也想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如果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教學質量不好,很多人就會想辦法找關系到縣上去讀中學。每年秋季招生時,都是縣屬中學校長最頭痛的時候,也是我這個局長最頭痛的時候,來找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們有條規(guī)定,教育局任何人不得向各個學校的校長打招呼。”
    云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與發(fā)展研究室主任謝家放也在關注這一問題。他說:“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也在農村。但是不能不看到,農村教育無論在教育理念、教師隊伍、課程資源、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都還很落后。”
    謝家放曾對昆明市城區(qū)和縣區(qū)2007年中考成績作過比較,僅從各科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兩個指標就可以看出主城區(qū)和縣區(qū)之間有很大差距,有的科目主城區(qū)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幾乎是有的縣區(qū)的兩倍!斑@種差距到了令人難以相信的程度!敝x家放說。
    分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謝家放認為,主要是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絕大多數是在傳統(tǒng)教育的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由于長期置身考試教育的包圍中,缺乏定期的脫產培訓制度,加上長期超負荷運轉,使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受到限制和影響。
    他曾經作過的一個調查顯示:近70%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與城市及發(fā)達地區(qū)的教育資源中間存在壁壘。

走出去培訓的機會太少 農村教師渴望“洗腦風暴”

    云南省思茅市景東縣教育局副局長李卓娟對此深有感受,她說:“農村教師培訓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她指出,根據2006年下發(fā)的《云南省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管理暫行辦法》,“教師培訓費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的規(guī)定,在一些財政收不抵支的縣根本無法落實,就算是能夠落實的學校,“5%的安排”也不能滿足幾個教師的培訓。即使現(xiàn)在提高到了10%,也仍然是捉襟見肘。
    李卓娟說:“我曾經帶著20個校長去上海培訓,那是上海方面給我們的一個扶貧項目,每人的平均費用為1萬多元,由對方全額承擔。如果沒有這樣的項目,我們根本出不去!
    當時李卓娟還是景東縣第一中學的副校長,那是她工作15年后第一次到省外學習。20個校長中,大部分也都是第一次出去。李卓娟說:“培訓成本太高了。讓教師走出去接受培訓難,請專家來學校培訓也難,F(xiàn)在一個專家一小時講課費三四千元,學校無力承擔這些費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主要是在市里和縣里進行,由當地的師范?茖W院承擔培訓任務,這些搞教師培訓的教師,大多是從學校骨干教師中選拔出來,基本上是教師中的佼佼者。但是許多教師反映:“培訓者水平不高”、“例行公事,針對性不強”、“脫離實際,難以應用”。
    “這種封閉的、內循環(huán)狀態(tài)的市縣級層面教師培訓工作基本流于形式,達不到培訓效果!敝x家放說。
    云南省青少年基金會2007年在調研中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問題。他們在《云南希望工程需求與深化拓展調研報告》中說:“中小學教師‘近親繁殖’現(xiàn)象嚴重,教育觀念模式化,教師州、縣際流動少,形成思維定勢!
    針對這一情況,2007年云南青基會在臨滄、昭通、楚雄開展了“希望工程送教上門”活動,邀請國內知名教師對當地教師進行培訓,活動在農村教師中引起的反響出人意外,當第三次在楚雄舉行時,沒有分配到免費名額的各縣教師自費前來聽課,把禮堂擠得水泄不通。名師授課讓聽課者驚喜不已,有的甚至淚流滿面。一位教師說:“教了10多年的書,還不知道枯燥的課能這樣生動地講!
    無論是去北京、上海還是接受“希望工程送教上門”的培訓,教師們都把這種培訓稱為“經歷了一次洗腦風暴”。他們甚至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我們無法改變環(huán)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相關稿件
· 在澳大利亞感受研究生教育[圖] 2008-03-20
· 紅粉筆鄉(xiāng)村教育計劃2008年度活動啟動 2008-03-20
· 將教育公平進行到底 2008-03-20
· 喬正孝代表:重視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中的問題 2008-03-18
· 中國教育:用發(fā)展促公平 200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