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登武的古石燈收藏展日前在銀川市文化藝術(shù)中心舉辦,千余盞年代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石燈為參觀者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石燈的發(fā)展歷程。新華社記者:王鵬
攝 | 50多年前,祖父給他取名時,沒想到他跟燈有密切關(guān)系。十幾年前他開始收藏古燈時,也沒有想到名字與燈有什么關(guān)系。當(dāng)他要給這些燈的“家”取名時,他想到了“留燈屋”這三個字。 劉登武,一個半路出家的民間收藏者,從看到石燈的那一眼,就注定今后的歲月將與之為伴。他相信,和燈的情結(jié),或許是時代與歷史的逼迫,但“姓和名”卻是“度身定做”。他肯定,燈會改變他的后半輩子。
“吾藏?zé)糁,一以貫之?/STRONG>
劉登武是寧夏新聞出版局的一名退休領(lǐng)導(dǎo)。他收藏古燈的歷史已有13年,藏品有1000余盞。而在這其中,石燈占了一大半。 與石燈的相遇源于一次偶然。1999年,一位知道他有“藏?zé)簟睈酆玫呐笥呀o劉登武送來了一盞石猴燈。劉登武說,從看到石猴燈的那一刻,他被它的原創(chuàng)美所深深吸引。而憑借他多年收“燈”的經(jīng)驗,他更意識到石燈,尤其是石猴燈在中國古燈歷史上的價值。 也就是從這時起,劉登武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收集石燈上。只要聽說哪個地方或者誰有石燈,他一定上門收集。自己買不來,他會想盡一切辦法找各種關(guān)系去求購。長此以往,他也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網(wǎng)絡(luò),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石燈的消息。 如今,劉登武已是收藏界有名的“國內(nèi)收藏石燈第一人”,其藏品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堪稱一流,然而仍然有不少石燈流落在民間。對此,劉登武只能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來釋懷。 十幾年收藏石燈的艱辛只有劉登武自己知道,他說是“一以貫之”的精神鼓舞著他繼續(xù)走下去。“只要你愛上了某種東西,那么就是付出再多也是無怨無悔。”
“燈,用一種無聲的語言,訴說著數(shù)千年來人類生活的變遷”
燈,起源于火的發(fā)現(xiàn)和人類開始使用火的需要,是延續(xù)和發(fā)展時間較長的生活用品之一。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簡單燈具書寫文明史。自此,從粗糙的石燈到精美的青銅燈,再到釉色美麗、形式多樣的陶瓷燈,一直到今天造型多樣的電燈,燈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燈具的歷史變遷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成為人類社會經(jīng)濟(jì)和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 正如劉登武所寫,“這一盞盞燈展示在觀眾面前,用一種無聲的語言,訴說著數(shù)千年來人類生活的變遷! 以劉登武收藏最為豐富的石燈為例。石燈主要流行于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與佛教流入中國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而石燈主要產(chǎn)于“石窟藝術(shù)之鄉(xiāng)”的甘肅東部、南部和寧夏固原、海原、隆德、彭陽等地,也是與歷史息息相關(guān)。 劉登武說,尊崇佛教的西夏國主要陣地就在寧夏,因此石燈主產(chǎn)于此。 在石燈中,既有猴燈、獅燈、羊燈等動物俑燈,也有造型多樣的人俑燈和幾何體燈、花卉紋燈等。他們或象征著某種權(quán)力,或代表吉祥和祥瑞,或諧音“登侯”…… 隨著時代的變遷,工藝的進(jìn)步,燈具從單一的石燈開始向青銅燈、玉燈、陶瓷燈演變。在劉登武的藏品中,也不乏銅燭燈、景泰藍(lán)灌頂燈、青花盒式燈等造型別致的燈具。 “我收藏的燈具雖不能反映兩千年燈具發(fā)展歷史的全貌,但通過對它們的了解和認(rèn)識,也足以讓人領(lǐng)略到中國古代燈具文化的博大精深!眲⒌俏湔f。
“舉辦燈展,于我是對燈的一個交代”
從開始收集古燈開始,劉登武就想為這些燈舉辦展覽,找一個家。目前,他已經(jīng)建立起一個名叫“留燈屋”的燈館,專門存放這些從各地收集而來的古燈。 劉登武喜歡將自己的“留燈屋”稱為“碉堡”,每日一有時間,他必定扎進(jìn)“碉堡”,打掃地面、灑點水、摸摸自己的“寶貝”,這已成為他人生最大的樂趣。 然而,對于舉辦展覽,劉登武卻是“有心無力”,只能“等待”!拔沂嵌阍谧约浩龀裳b滿古燈的碉堡中莊嚴(yán)等待……” 近日,劉登武多年的心愿終于成真!皠⒌俏渲袊攀療羰詹卣埂痹阢y川文化藝術(shù)中心開展,他的500多件“寶貝”集體亮相于觀眾面前。 “我一直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看到我的收藏,了解中國的古石燈以及它所蘊(yùn)含的文化!眲⒌俏湔f。 如今,夢想成真,所有人都祝賀他,多年艱辛終于有所成就。但劉登武只說:“舉辦燈展,于我是對燈的一個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