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海:寫意甲骨的“怪夫子”
    2010-07-02    作者:記者 韋夏怡/北京報道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怪夫子”書劉邦《大風歌》。

    在上海世博會上,他的甲骨文鐫中國紅鈺瓷巨型寶瓶和絲繡甲骨文藝術(shù)長卷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國古老文字的魅力;在海外,他因?qū)懸饧坠俏亩蛔u為“龍”先生,其作品被海內(nèi)外許多名家學者企業(yè)家收藏。他就是著名的甲骨文書法藝術(shù)大師——“怪夫子”宋大海。
  宋大海的寫意“龍”字甲骨文在海外華人圈中有口皆碑,凡是看到他書寫的“龍”字的人,無不為之振奮。在這位“怪夫子”的筆下,龍在騰云駕霧,龍在長空飛舞,龍之精神、龍之豪邁、龍之雄威、龍之氣勢無不躍然其間,龍駕雄風乘萬里之志,龍有躍長空攀凌云之功。有人評價說:“‘怪夫子’筆勢千變?nèi)f化,筆力遒勁蒼郁,有時瀟灑飄逸,有時行若云浮,有時力拔千鈞、粗獷委婉,搭配相宜,起筆與落筆結(jié)構(gòu)得體,有若行云流水,有若虹開雨霽,他把龍的精神、氣魄、風骨、形態(tài)書寫得巧妙無比!
  能將甲骨文藝術(shù)書到如此境界,“怪夫子”的甲骨文書法文化底蘊可謂非常豐厚,而這種積淀又源于他60余年的專心研究。不論在何種艱苦的條件下,“怪夫子”都從未間斷過對甲骨文的研究。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幾十年來,“怪夫子”一直在故紙堆中探尋甲骨文的真諦,他的足跡不僅遍布中華大地,甚至還涉及非洲的一些民族部落。他曾數(shù)十次赴甲骨文的誕生地河南安陽殷墟,他還親自到非洲體驗造字環(huán)境,試圖與幾千年前的古人類對話、同悠久的中華民族歷史對話、同非洲原始的部落民族對話。60載的苦心研習,讓如今的“怪夫子”對甲骨分期斷代、文字釋考、卜法文例等關(guān)鍵學術(shù)課題有了深入認識。
  作為目前已知的我國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一直以來都帶著一種神秘色彩,不過宋大海與甲骨文的緣分卻很早就開始了。在談到自己的經(jīng)歷時,他曾表示:“自幼,我就很喜歡中國古文化,特別是古文字。在我幼小心靈里就扎下了這么一個深深的根。開始只是興趣,當然,興趣是成功的起點。我七歲就開始習古了,先是跟著祖父、舅舅學古文字,跟著他們跑,他們當時是鄉(xiāng)間的秀才。久而久之,學習研究古文字的興趣就實在割舍不下了。在當時,我幼小心靈里總覺得這些都是祖宗留下來的最寶貴的東西,不能把它扔進海里漂沒了。祖宗創(chuàng)造出的東西,必定是有他的道理。長輩們告訴我,這些東西是中國獨有的,哪個國家都沒有。由此,我就更加酷愛對古文字的研究了!
  在研習甲骨文字知識時,宋大海還得到了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著名甲骨文專家郭沫若的指導。
  大二那年,宋大海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得指教。在信中,宋大海還寫了十幾個甲骨文。不久后,他收到了郭沫若的回信:“鍥而不舍,必有大進”。自此后,宋大海便常常把自己的習作寄給郭沫若,請他指導。有時他還會到郭沫若的辦公室,親耳聆聽郭老的教誨。郭沫若除了教給他古文字學之外,還教了他一個“變”字。郭沫若曾對他說,世上任何事物都在變化發(fā)展,研究甲骨文也一樣,不能只停留在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上。這種求“變”的思想一直影響著宋大海的古文字研究,是他進行寫意甲骨文創(chuàng)作的原始動力。

  相關(guān)稿件
· 千年甲骨文首登“會說話”的郵票 2009-11-20
· 甲骨文宣布收購太陽微電子 2009-04-22
· 中國發(fā)現(xiàn)早于甲骨文的早期文字 2008-10-24
· 甲骨文創(chuàng)辦31年來首次推出計算機硬件產(chǎn)品 2008-09-26
· 甲骨文進軍“商業(yè)智能”平臺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