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生全部免收學雜費的思考
    2006-12-13    毛建國    來源:燕趙都市報

  對于農村教育來說,國家實行減負政策,這是“少取”,但與“多予、少取、放活”的對農方針相配套,目前還應該在“多予”上做文章。只能“多予”,必須“多予”,才能逐步解決農村教育存在的現實、未來發(fā)展問題。

  教育部部長周濟12月11日透露,2007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將全部免收學雜費。據了解,免除學雜費將惠及全國農村近1.5億名中小學生。免除后,平均每個小學生年減負140元,初中生年減負180元,貧困寄宿生可減負500元。

  這一消息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也許一百多元錢對于城里人,對于富有階層來說并不算什么。但是對于農村家庭,尤其是那些單純依靠土地生活的農村家庭來說,不啻為一筆“巨款”。這筆錢,可以讓他們多買兩袋化肥,可以給一家老小添件把衣服。事實上,這一政策的最大價值,倒并不在于省了多少錢,而是體現了中央對農村、對農村教育的關心和重視。
  這些年,我們看到,中央連續(xù)出臺惠農政策,從政策上、從國家財政上,對農民進行補償,扶持農村發(fā)展。在這一大氣候下,再加上教育本身的特殊地位,農村教育也受到了高度重視。目前,對農方針已經改為“多予、少取、放活”,“多予”在前。對于農村教育來說,國家實行減負政策,這是“少取”,但與對農方針相配套,目前還應該在“多予”上做文章。隨著各項減免政策的到位,“少取”還能“少”多少,根據目前國家和地方財力,尤其是富裕地方財力,應該在“多予”上求突破。
  “少取”的最高境界是“不取”。事實上,隨著減免力度的加大,“不取”最終必成現實。但是,“少取”了,“不取”了,農村教育就能取得根本改變嗎?筆者以為,不大可能,農村教育,尤其是小學、初中教育,因為基礎薄弱,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能適應培養(yǎng)新型農民的要求,不能承載農民的希望。
  現在出現了兩類人群,一類是“陪讀族”,另一類是“留守兒童”!芭阕x族”的存在,是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農村家長們?yōu)榱藢崿F“望子成龍”的夢,往往在孩子初中、高中甚至小學階段,就在城里學校附近租房,“陪公子讀書”。這種陪讀,不僅給孩子造成了巨大壓力,而且讓農民承受著巨大的負擔。如何改變這一現象,就必須努力改善城鄉(xiāng)教育不平衡的局面,讓農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這也是公平社會的體現。這就需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要“多予”。
  “留守兒童”的存在,是發(fā)展的陣痛。一方面,在城市化進程中,必然有大量的農民轉向二產、三產,去城市創(chuàng)業(yè)、打工。另一方面,這些農民背井離鄉(xiāng)后,因為收入有限,因為頻繁流動,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這就產生了“留守兒童”。資料表明,全國“留守兒童”有2000萬,筆者在現實中看到,很多“留守兒童”不僅學習差,而且在人格上存在缺陷,甚至個別人走上了犯罪道路。這同樣需要“多予”,從政策、人員、資金上給予重視。
  農村教育的問題還不僅僅這些,如師資力量薄弱,如教學設備落后,不勝枚舉,這些問題都不是“少取”所能解決的,只能“多予”,必須“多予”,才能逐步解決農村教育存在的現實、未來發(fā)展問題。
  從“多取”到“少取”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從“少取”到“不取”也必將成為現實。但,“多予”呢?亟須從中央到地方,加以重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