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是教授,下臺是富豪;上午剛簽下一份上千萬的商業(yè)合同,下午卻開著奔馳駛進校園,面對著講臺下一張張求知若渴的臉。他們,就是人們所謂的“教授富豪”。2007年1月,某點評老師的網站上發(fā)布了“中國教授富豪排行榜”。有媒體報道說,這個排行榜成為不少學生考研的依據(2月6日《法制晚報》)。
教授能通過本職工作致富應該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大學教育的終極目的畢竟在于培養(yǎng)人才,當越來越多的“教授富豪”把心思用在賺錢上的時候,其不要說是否還能靜下心做研究和搞學問,就連能否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恐怕都是個問題。 “教授富豪”的大量涌現(xiàn)并不見得就是大學之幸,然而一些學生卻期望其成為自己的導師。有的學生就直言,“教授富豪”更容易給他們帶來好的“錢途”。這不免讓人聞到了功利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教授富豪”雖受到一定的追捧,但多數(shù)學生還是希望自己的教授能夠專心授課。由此引出了一個實際的問題——某些大學的人才評價體系以及監(jiān)督管理制度過于強調行政主導邏輯,而忽略了學生的聲音。大學不僅應建立起科學的監(jiān)督管理制度,督促教授將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以指導學生,而且應保障學生的話語權,讓其能夠對導師進行監(jiān)督,從而避免讓學生淪為某些“教授富豪”的廉價勞動力。 大學是社會的良心,除了具備學術和業(yè)務氛圍之外,更要有一種人文氛圍,擁有財富的多寡不是評價教授的主要標準。如果繼續(xù)放任那些雖然富有但名不副實的“教授”敷衍塞責,不僅對于學生有失公允,大學自身的聲譽也將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