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2007-05-25    陶文釗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美第二次戰(zhàn)略經濟對話已經在華盛頓成功舉行。在對話中,吳儀副總理強調:絕對不能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筆者以為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有三層意思。
    第一,不將與經貿關系無關的因素牽扯到經貿問題中來,不神經過敏地解讀一些經貿問題的所謂“政治含義”、“戰(zhàn)略影響”。從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來,美國有些人一直在煽動所謂“中國威脅論”。他們把任何事情都與“中國威脅論”掛起鉤來,包括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在2000年國會辯論對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立法時,成立了美中經濟安全評估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當今在美國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主要代表。在這方面的最明顯的例子是2005年中海油公司收購加州石油公司。這本來是一個普通的商業(yè)并購。但這個委員會以及一些國會議員卻大做文章,在國會山掀起了一股惡浪,給兩國關系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第二,以市場規(guī)律來對待經貿問題,而不要為經貿關系設置政治上的障礙。這方面的主要問題是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從1999年污蔑中國竊取美國技術的臭名昭著的《考克斯報告》發(fā)表以來,美國對中國的高技術出口一直限制十分嚴格,這種做法引起了美國企業(yè)的不滿,他們一直在要求政府放松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因為這些技術不僅美國有,別的國家也有,美國不賣給中國,中國可以向日本、歐洲等別的國家買,美國拱手把這個市場讓給了別的國家,F在情況有一些改善,西屋公司與中國關于提供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談判已經結束。在今后20多年中,中國可能要建造20至30座核電站,如果美國能向中國多提供一些核反應堆,對平衡中美貿易肯定是有幫助的。
    第三,黨派斗爭是美國的一個常態(tài),在野黨總在利用一切機會與執(zhí)政黨進行斗爭,當白宮與國會由兩黨分別掌控的時候尤其如此。中美關系曾經是兩黨斗爭的一個政治足球。去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之后,國會中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上升。此次對話前夕,國會中就曾鬧得不亦樂乎,有議員甚至異想天開地提出議案,要中國人民幣升值40%,F在這些議員沒有達到目的,他們不會善罷甘休。明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有可能被政治化,成為選舉中的一個爭議問題。
    盡管美國國內有一種把兩國經貿問題政治化的趨勢,但兩國的經貿關系是一種互利雙贏的關系,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越來越深。經過兩國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兩國的經貿關系一定會克服困難,進一步向前發(fā)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