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公路得給公眾一本明白賬!
    2007-06-06    陶功財    來源:大眾日報

  “一車貨拉下來掙不了幾個,錢都交收費站了!”面對一段路上密集的收費站,27歲的韓城司機李明有無可奈何,“從白水到渭南,不到100公里的路,卻一連過了3個收費站。為什么交10元,而不是8元?收費還貸,還要多少年才能還完?”(6月4日《中國青年報》)

  “貸款修路、收費還貸”作為一種公路建設方式,在一段時期內確實有效促進了公路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于這個政策,公眾是理解的。但目前道路收費問題卻成為了社會的熱點、投訴的焦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些公路管理部門不認真執(zhí)行國家的政策和法規(guī),只收費不還貸或亂收費少還貸的問題頻頻發(fā)生。
  國務院2004年9月頒布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明文規(guī)定:公路發(fā)展應當堅持非收費公路為主,適當發(fā)展收費公路;二級以下(含二級)的公路不得收費;高速公路除兩端出入口外,一般不得在主線上設置收費站;非封閉的收費公路上的同一主線上,相鄰收費站的間距不得少于50公里。
  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有的高速公路地段甚至50公里之內就有3個收費站;有的高速公路收費都10年了,還在為還貸收費,其實每年用于還貸的金額還不及收費款的1/10。更有媒體報道,廣東河源江面收費站的還貸期竟長達756年,而它每年用于還貸的費用僅僅占總收入的5%。
  按理說,貸款一經(jīng)還清,收費站就應撤掉。然而,有些地方的收費站一旦建起,就收費不止,成了永遠也填不滿的“無底洞”。《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明確規(guī)定:經(jīng)營性公路的收費期限,按照收回投資并有合理回報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30年?涩F(xiàn)實中超過30年還在收費的公路在我國屢見不鮮。
  有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4萬公里收費公路,而我國收費公路總里程超過10萬公里,占全世界收費公路總量的71%。也就是說,在我國,收費公路事實上已是公路的主體,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免費公路即使有,往往也是那些三四級的低等公路。(2005年12月6日《經(jīng)濟參考報》)這表明,我國的收費公路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兩倍還多。為什么會這樣?值得深思。
  筆者認為,公眾作為貸款修路的付費者,應該有權知道所通行的道路是多少貸款修建的,還款期限是多少年,有權監(jiān)督相關方面是不是按照規(guī)定將所收費用按比例還了貸款,有權要求到了還貸年限即停止收費并撤掉收費站。那些算“糊涂帳”的做法不但會導致民眾不滿,也會影響有關政府部門的形象。所以,讓公路收費變得透明是極其必要的。
  公路是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物流傳送的載體,適當收費以保證經(jīng)濟運行是必要的。隨著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財政收入以GDP兩倍左右的速度保持高增長,在公路建設方面,政府理應肩負起責任,讓公路盡快恢復公共產品的本來屬性,而不是繼續(xù)讓公眾背著巨額貸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