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反向抵押"在國內登陸的腳步聲已經漸行漸近,但由于種種因素估計在國內短期難以全面推出,再加上其實施的方案未必能對老年人的胃口,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其他辦法呢?本刊記者設計了四招另類"以房養(yǎng)老"的思路,或許能開啟讀者的思路。
招數(shù)一:將房產賣給子女
在中國贍養(yǎng)老人是子女應盡的責任,絕大多數(shù)中國老人都有一個溫馨的家。如果老人不顧親情,獨自辦理"以房養(yǎng)老",會給人造成"子女不孝"的感覺,也無端地讓子女承受不必要的輿論壓力。中國人的傳統(tǒng)是"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孫耕"。對許多老人來說,辛辛苦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攢下一套房,到老了,卻又不得不將房子抵押給銀行,它折射出的是中低收入群體深深的無奈,絕不是一種瀟灑。 因此,一個變通的辦法是,如果子女的經濟條件許可,老人可將自己的房子"反向抵押"給子女。這樣,老人每月可從子女那兒得到一筆退休金補助,而子女也可以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買下父母的房子,為自己的養(yǎng)老再埋下一個伏筆。 按照"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的思路,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劉老夫婦讓子女分期付款買下自己的房子。假設劉老夫婦的女兒和兒子共同每月支付他們1200元,老夫婦倆的養(yǎng)老壓力將緩解很多。此外,父母與子女間的"反向抵押"可以省略了很多與金融機構"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中的麻煩和費用,特別是評估費、保險費等一系列昂貴的中介費一概免單,這對本來捉襟見肘的老年人很重要。同時,每人600元對尚在工作崗位上的子女來說應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如此低的價格是絕對撿了"皮夾子"。以劉老夫婦高壽85歲計算的話,子女的支出也只有21.6萬元,若算上15年分期付款的貸款利息,實際相當于目前貸款了十幾萬元買下了價值90多萬元的房子。就算劉老夫婦能活上百歲,子女也是絕對合算的。 如果子女實力不夠,可以再進一步變通,劉老夫婦可以和某個對其房產有意向的親朋好友達成"反向抵押"協(xié)議。但是這種"私了"方法的風險明顯要高了許多,雙方一定要請律師出面處理并簽訂"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合同,就房子的估值、貸款支付的金額和方式、違約的懲罰、以后房產稓值或跌價后的處置、老人超過或短于預估的存活年數(shù)等作一個詳細的約定,以避免今后不必要的麻煩。
招數(shù)二:以房換養(yǎng)
當然,讓子女出錢買下自己唯一房子,對于中國的父母,也并非出自肺腑。在中國父母的心目中,將房產留給子女,這是天經地義!因此,有人給劉老夫婦出了一個真正兩全其美之策--變"以房養(yǎng)老"為"以房換養(yǎng)"。 具體的做法是,劉老夫婦將房子出租,拿著租金住進敬老院,從此可以靠收租金來支撐養(yǎng)老費用。我們可以幫劉老夫婦算一筆賬,按照市價,劉老夫婦的房子能租到1800~2000元/月,上海敬老機構一對老人每月的基本花費在1500元~2000元,兩廂基本相抵。此外,住進養(yǎng)老院,劉老夫婦就不要再請保姆,可以替經濟不寬裕的子女省下900元/月,而老夫婦倆的2200多元的退休金除去常規(guī)的醫(yī)藥費,也算是手頭闊綽了。而房還是他們的房,兩腳一伸時照樣"留與子孫"。 此外,在物質生活有大為改善的同時,老人的精神生活也將豐富得多。在養(yǎng)老院里聊天、打牌、挫麻將、看電影,老年生活安排井井有條,并充滿生氣。而對于子女來說,父母的安頓讓他們"包袱"減輕不小,除了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精力上的,子女不需要守在父母身邊慢慢地陪他們到老、到死,而可以抽出寶貴的時間去干自己的事業(yè)。
招數(shù)三:換房差價養(yǎng)老
當然,劉老婦不習慣于敬老院的生活,還是那一套小房子該怎么辦? 一個變通的辦法是:把處于市區(qū)較為中心位置的普陀區(qū)那套二室一廳的房產向非中心地段的寶山區(qū)、松江區(qū)等稍偏地方移一些(考慮到夫婦的身體情況需要看病,不能住得太偏)移。如此而來,置換房子后的地區(qū)差價就能成為兩夫婦的補充養(yǎng)老基金;蛘邔⑹袇^(qū)和一套房換成郊區(qū)的兩套房,其中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出租,從而賺取穩(wěn)定的養(yǎng)老金。 除了獲得"地區(qū)差價"這種方法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大房換小房。劉老夫婦可以就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子,在相同地段把原有的二室一廳換成一房一廳,兩者的差價就能作為"養(yǎng)老基金"。 此類方案雖然相對上兩個方案有些復雜,但頗具有可操作性。以現(xiàn)實而言,雖然房價在近年來連續(xù)暴漲,但絕大多數(shù)的家庭在奮斗幾十年以后,總能購買得起至少一套房子。也就是說,夫婦兩人退休的時候,通常已經正式擁有了自己的房產,貸款徹底還清,或者接近還清。而此時,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有能力自立根生。老夫妻從"滿巢期"重新回到"空巢期",住房條件也相應進入"寬松期"。這恰巧成為了以房養(yǎng)老的前提條件。 就房價而言,房價的地段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打地區(qū)差空間相當大。以上海為例,靜安區(qū)和盧灣區(qū)的目前的房價在2.5~4萬元/平方米,而楊浦區(qū)同類型的房產可能只有1.5-2萬元/平方米,這其中一倍左右的差價就能作為"養(yǎng)老基金"。 其實這類"以房養(yǎng)老"的方法在美國已經非常普遍,而且也是政府和相關團體大力倡導和推崇的方法。孩子成家立業(yè)后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如果不和父母同住的話,原來的房子可能就稍嫌空曠了,老人住在過大的房子里,從心理學上來說容易滋生寂寞感,對身心不利。而且更重要的是,退休后不需要每天上班,自然也就沒必要蝸居在嘈雜的市區(qū)。對老年人來說,市中心空氣污濁,噪音不斷,對身體健康也是一大隱患。 此外,用這種方法籌措養(yǎng)老金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抵抗通貨膨脹對購買力的侵蝕。如果20年以后,物價大漲,那么房價也會大幅上漲。假設到時房價比現(xiàn)在翻了一番,如果地段之間的差價比例不變,換房相應的差價收入也翻倍,完全"與時俱進",足以適應退休后的購買力水平。
招數(shù)四:年輕時多攢房年老時出租養(yǎng)老
當然,這一方案對于如今已年近古稀的劉老夫婦來說,已是標準的"馬后炮"了,但是提呈出來,對于今天的青壯年來說,卻是一個很好的理財建議。 假設一下,如果劉老夫婦現(xiàn)在手上有兩套房或者多套房,那么養(yǎng)老資金籌措要相對簡單得多。如果劉老夫婦目前在上海有2套房產,就自住一套,出租一套,每月2000元左右的租金足以成為他們的雙薪養(yǎng)老金。 "把房子看作存折"。這樣做的好處很多,就長期投資而言,尤其是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的投資,房產相對而言是安全系數(shù)最高的,抗擊通貨膨脹的能力也最強。第二個原因是,如果地段選擇得當,房產還能產生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流,也就是租金,租金同樣會跟著通貨膨脹的水平上漲。 退休生活的第一條金錢法則就是"現(xiàn)金至上"。年紀越大,所需要準備的流動資金就越多。因此,劉老夫婦在有二套房產的情況下,除了每月獲有穩(wěn)定的租金,如果遇有"不測",可以賣出一套房,作為"應急資金"。 在選擇此種"以房養(yǎng)老"方案的人,需要注意兩點:其一,房屋的地段。房產行業(yè)有句名言,"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不用說,區(qū)域是租金來源最有利的保障。一般而言,靠近各種經濟商圈,辦公樓區(qū)域,交通便利的地區(qū),或者是有潛在升值潛力的區(qū)域應該優(yōu)先考慮。而其中影響出租潛力最活躍的因素恐怕就是交通。軌道交通沿線的住宅,即使不處于中心區(qū)域,通常也是需求旺盛,供不應求。比如上海浦東某些區(qū)域,二號線可以便利的到達南京西路一帶和陸家嘴金融區(qū),租房需求和租金回報自然比較令人滿意。其二,自住房和出租房以近距離為宜。考慮到退休后年邁體弱,出租房若是距離遙遠就相當不便。如果帶租客看一次房子就要從上海的徐家匯跑到楊浦區(qū),來回的交通費不說,就是體力上也不堪承受。這些現(xiàn)實問題應當在還未退休時就提前考慮,為自己籌劃一個財務自由而且身心自由的退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