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工資條例》難救低工資之弊
    2008-01-21    作者:葉檀    來源:和訊網

  擬議中的《工資條例》引起各方關注,不僅因為這一條例觸及到最敏感的社會財富一次分配的公平性問題,也因為該條例提出了工資協(xié)商共決制,以及勞動者工資與CPI指數持鉤的方面。
  勞動者的工資是團解不開的亂麻,就象新修訂的《勞動法》引起無數爭議一樣,《工資條例》同樣會引發(fā)一場激烈的口水仗。
  筆者不認為出臺工資條例、工資與CPI掛鉤就能夠使勞動者價格大幅提升,薪酬主要由勞動力的供需關系以及勞動者的素質決定。到目前為止,《勞動法》、《地方最低工資標準》等法律法規(guī)都對工資的良性增長有些許規(guī)范,但最終都沒有形成工資增長的良性機制。而《工資條例》在制訂過程中,有關人士就表示,"現(xiàn)在看《工資條例》,制定艱難,今后執(zhí)行也將非常艱難。"
  原因在于,法律軟約束無法打造剛性的最低工資約束機制;制度性的勞動力折價消解了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努力;政府在效率與勞動者權益之間左右搖擺。
  制訂的法律得不到嚴格實施,對于一些并未實行最低工資制的企業(yè),政府無法也不可能及時對勞動者進行法律救濟。最后的司法救濟不能落實,法律徒有其表;政府的一些傾向性、壟斷企業(yè)用工制度的非市場化殘留造就一級分配體系的不公平,消解了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努力。如壟斷企業(yè)與一般競爭性企業(yè)不公平的收入差距、壟斷企業(yè)內部不同身份員工之間的收入不均衡。日前備受爭議的中石化員工普漲300元工資只是壟斷行業(yè)上調收入的開端。據悉,包括中石油、電信行業(yè)、電力行業(yè)在內的一批壟斷行業(yè)國企都在計劃上調工資,部分企業(yè)上調工資方案已經上報國資委分配局。
  在制訂保護勞工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的同時,制訂者一再強調:"中國不能再回到計劃體制下,企業(yè)職工工資的增長不能再由政府搞一刀切"。這證明制訂者擔心此類法律會損害市場效率,實際上,在學界內部的爭議也趨于白熱化。到底是以低薪保障就業(yè)與效率,還是以高薪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生產效率,迄今沒有形成主流意見。
  數據更能直觀地反映勞動力價格。據勞動保障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最近幾年是我國最低工資標準調整頻率最快、調整幅度最大的幾年。2004年3月前,十年間全國每個省份平均調整最低工資標準3.8次;從2004年到2006年底,不到三年里,每個省份平均調整了1.9次。在調整頻率加快的同時,標準提高幅度也在加大。僅2006年,各地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幅度一般都30%左右,幅度最高的省份達到64%。自2007年9月1日起,上海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已經由每月750元提高到每月840元。自11月起,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每月已經調整到每月850元。雖然最低工資在蒸蒸日上,但中國的工資水準仍然低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僅高于越南、斯里蘭卡等國。
  據官方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3月,中國平均工資比去年同期上揚了17%,為1824元,是2002年中期以來的最快漲幅。而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城市勞動力工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與同期名義GDP的增長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但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等人經過分析認為,官方的統(tǒng)計數據高估了城市勞動力的真實工資水平,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所取樣本的局限性。官方調查的樣本包括了3800萬國有企業(yè)員工、約1000萬公務員、3400萬事業(yè)單位員工、800萬左右的國企員工以及一些大型的外資企業(yè)員工。這一總共覆蓋1.1億員工的樣本明顯以占上世紀50-70年代經濟主導地位的企業(yè)為主,將現(xiàn)在國民經濟中比較活躍的大部分私有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排除在外,而包括事業(yè)單位在內,公務員與準公務員占據樣本40%的份額。其次,官方的統(tǒng)計也不包括大約1億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他們的工資水平要明顯低于其他城市勞動力。最后,樣本抽取的公司多為制造行業(yè),多數身處服務行業(yè)的企業(yè)沒有包括。從2006年勞動力平均每月稅后實得工資1123-1304元,比官方1750元的水平低了25-36%。
  最后,由于我國經濟尚未能由出口經濟過度到內需經濟,因此目前受到嚴格管理的貨幣政策決定了,在貨幣政策缺乏自主性的時候,工資、原材料價格必須具有足夠的彈性才能將產品與貨幣價格往下壓。
  上述種種因素決定了中國的工資很難由一紙法律決定高低。即便如此,筆者仍然同意政府應該干預勞動力價格,給勞動者以最后的司法救濟。之所以政府必須主動糾偏,而不能一味依賴市場的自覺,那是因為以下因素:
  在市場之初的資源分配并不健康,已經有了行政之手的烙印,只能依賴行政之手給予反撥;業(yè)已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為了維持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往往成為公平競爭與全民收入共同提高的良性市場經濟的最大敵人,惟一能與既得利益抗衡的只有政府的力量。美國金融學家拉古拉邁·拉詹、路易吉·津加萊斯的《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一書,正表達了這一層含義。同時,由于我國勞動者沒有主動博弈權,因此勞動者薪酬過低沒有辦法通過勞動者議價主動矯正。最后,從政府到民間的民生吁求,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勞工荒表明,勞動者價格隱現(xiàn)拐點,政府可以順時而為,通過高薪、高素質、高生產率擺脫目前的低薪陷阱。

(作者為《每日經濟新聞》評論部主編)

  相關稿件
· 建議把工資外收入納入《工資條例》范疇 2008-01-22
· 《工資條例》正起草 職工調薪可能參考CPI漲幅 2008-01-22
· 《工資條例》能跳得出“壟斷門”嗎? 2008-01-22
· 國家勞動保障部透露:工資條例已經形成草案 2008-01-22
· 《工資條例》難解結構性低工資難題 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