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湖再次發(fā)生藍藻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甚至引起了部分群眾不必要的驚慌。專家認為太湖藍藻已是常態(tài),而非異常狀態(tài)。這一現(xiàn)象會延續(xù)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狀況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國際上此類事件多有先例,采取科學措施理性防范和治理才是上策。專家呼吁,對于太湖藍藻應理性看待,不必反應過度,更不必炒作。(新華網(wǎng)4月20日)
專家的這番話在網(wǎng)上遭到了痛斥,騰訊網(wǎng)的跟帖全部都是痛罵的。甚至有跟帖認為專家的意思是污染都是正常的,這自然是一種歪曲。其實仔細分析,專家也提到了"采取科學措施理性防范和治理",這樣的"理性"和民眾的期待是一致的。但專家這話為何讓人難以接受呢?我想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是他"高高在上"地用了一個"理性看待",雖然這是對驚慌的部分群眾而言,是讓這部分群眾不要驚慌,但"不理性"帽子卻讓人感覺扣在了所有群眾頭上,似乎百姓連擔憂都不應該。 二是他用了"常態(tài)"一詞,很容易引起誤解,專家的意思應該是太湖藍藻這種現(xiàn)象存在并不罕見。而網(wǎng)民的理解是"常態(tài)"就是"正常狀態(tài)",專家在"常態(tài)"后面又有一句"而非異常狀態(tài)",更是加劇了這種誤解。 其實,這種擔憂只要沒發(fā)生到哄搶物品、謠言四起的地步,專家是沒有必要擔憂的,專家讓百姓不必"反應過度",而他自己的這種呼吁也有些"反應過度",甚至將太湖藍藻說成"非異常狀態(tài)",那百姓就不理解了,既然是"非異常狀態(tài)"為何又要"理性防范和治理"呢?這個"治理"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嗎?這說明即便是"非異常狀態(tài)",但也可能發(fā)展成為"惡劣狀態(tài)",所以才要"防范",而百姓所擔憂的正是這個問題會不會進一步惡化?這又何來不理性? 百姓恐慌不恐慌,并不是專家一句"理性看待"就能解決的,問題的關鍵在于,拿什么來讓百姓不恐慌?太湖藍藻問題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太湖治理更是多年就開始了,為何成效并不如百姓所期待的那么顯著?專家應該看到部分百姓恐慌背后的心態(tài)——對環(huán)境污染的擔憂以及對環(huán)境治理的期待,這個擔憂恰恰是"理性"的,是符合百姓認知的"經(jīng)驗理性"——去年太湖水發(fā)臭,沒法飲用,周邊地區(qū)一度瓶裝純凈水等供不應求。(雖然后來有專家論證太湖水發(fā)臭并非藍藻一種原因)在這樣的"歷史"在前,百姓當然會關心,今年會不會出現(xiàn)自來水不能飲用,會不會出現(xiàn)再飲瓶裝水的"困境"。 這樣的擔憂是有必要的,有關部門應該認真對待這種擔憂,做好預防工作,而不是用一頂"不理性"的帽子"扣"之大吉,你要民眾如專家那般"泰然自若",有關部門總得做點實際工作吧?也許,這種實際工作已經(jīng)在做,匯報給大眾,其"安撫"作用遠比專家的這種"理性"呼吁來得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