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yè)務試點,現(xiàn)在已經提到了日程上,滬深股市有望結束沒有信用交易,也沒有賣空機制的歷史,在市場建設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
不過,人們也應該看到,現(xiàn)行股票交易制度是基于“銀貨兩迄”的模式而設計的,而融資融券的推出,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當前的市場格局,這樣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與原來的交易制度發(fā)生沖突。顯然,從確保融資融券業(yè)務平穩(wěn)開展的角度出發(fā),恐怕要對某些交易制度作出相應修改。
首先是長期停牌制度。由于上市公司在發(fā)生重大資產整合時,為了避免信息不對稱對市場造成干擾,現(xiàn)在普遍實行長期停牌制度。譬如長江電力,自今年5月初開始,就一直處于停牌狀態(tài)。從交易的角度上說,停牌意味著流動性的暫時喪失,這對于以自有資金購買股票的投資者來說,雖然也會帶來機會成本改變的問題,但畢竟還是可控的。但是對于借助融資手段購買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假如融資期限結束時股票還沒有復牌,那么如何來平倉?還有,要是在停牌期間股市出現(xiàn)大幅度下跌,而投資者卻因為股票停牌而不能及時止損,那么由此產生的風險又該由誰來承擔?問題還在于,上市公司長期停牌的現(xiàn)象并不少,并且是難以預測的,這樣也就使得有關方面無法在設計可融資購買的股票池時提前加以防范。當然,通過要求融資的客戶買入多個股票,可以在概率現(xiàn)象上解決這個問題,但這終究缺乏可靠性。
前一時期,有關方面因為其他原因,已經對長期停牌制度作了某些調整,制定了強制復牌的制度。但是,這與滿足開展融資融券對流動性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如何合理而完整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有關方面拿出足夠的智慧。
其次是T+1的問題。嚴格說來,這也是一個流動性問題。當初實行T+1,初衷是為了抑制過度投機,倡導中長期投資。應該說,現(xiàn)在的投資者也基本適應了這種交易制度。但問題是,由于T+1降低了股票的流動性,因此對于風險比較大的投資來說,是不那么有利的。也因為這樣,現(xiàn)在的權證交易就實行T+0。融資融券操作區(qū)別于銀貨兩迄操作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利用資金杠桿,放大了操作效果。無疑,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較大的投資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實行T+1交易規(guī)則,就難以在市場發(fā)生較大震蕩時為客戶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從而降低了其控制風險的能力。過去,在市場比較清淡的時候,也經常會有人出來提出恢復T+0交易制度,但這主要是從活躍市場的角度出發(fā)的,不搞不會帶來大的問題。但是有了融資融券,情況就變了,T+1有可能成為一個風險源。既然這樣,那么是否應該考慮改變現(xiàn)行的T+1交易制度呢?或者,至少對于作為允許融資融券的股票實行T+0呢?當然,在同一股票市場中,有的品種T+0,有的品種T+1,而且融資融券的標的物本身也是動態(tài)的,需要不斷調整,難免帶來混亂。但是,從實際情況考慮,又確實很需要這樣做。在這方面該作怎樣的調整,有關部門確實需要花點功夫來權衡一下。
還有一個漲跌限制的問題,當初設計漲跌限制,目的是為了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避免激烈波動。十多年來,它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漲跌限制本身并不能熨平市場波動,而只是把這種波動拉長了,實際上也是以犧牲流動性為代價的。這樣做的一個極端結果是導致股票出現(xiàn)連續(xù)跌;蛘邼q停。而萬一遇到這種狀況,客觀上也就使得相關的股票無法足量變現(xiàn),此時如果該股是融資融券的標的物,那顯然會產生極大的風險。新近上市的兩個新股(川潤股份、水晶光電),從掛牌次日起就連續(xù)跌停,到現(xiàn)在股價已經折損大半,如果說投資者是以自有資金購買的,那么也就無奈地忍了,風險由個人獨自承擔。但是如果是拿融資得來的資金購買的呢?那就很可怕了。這未必是市場常態(tài),但是既然存在出現(xiàn)的可能,那么就有必要防范?磥,適度地放大漲跌幅限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能夠讓相關的股票具有更大的流動性,從而在最為不利的情況下也能夠實現(xiàn)變現(xiàn)。
現(xiàn)在,市場各界對于開展融資融券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表明人們對股市仍然懷有希望,這是好事情。但是,仔細想想,現(xiàn)在開展融資融券,也確實存在包括交易制度方面的不少障礙,這需要認真予以解決。否則,在條件并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就匆忙開展融資融券操作,會產生非常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