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民借用“外腦”種地
茶場裝上防霜扇 除草穿起“大拖鞋”
    2010-06-04    作者:劉宏奇 董超標 聶偉 周小潭 史惠銘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春茶上市后,江蘇省丹陽市云陽鎮(zhèn)邁村的村支書王金和特別興奮。因為受4次“倒春寒”影響,今年江浙高檔名特茶普遍減產、降質,而邁村茶場不但出茶量提高三成,還提早一周上市,每斤茶葉賣到1500元的好價錢。邁村茶“逆市飄紅”,得益于該村與日本專家合作推廣的一種新技術。

  茶葉制作全程“不落地”

  5月的一天,記者來到邁村茶場。起伏的丘陵間種植著1500畝茶樹,濃濃茵綠,清香撲面。壟上,每隔20米便豎有一個10米高的“風車”,桿頂高掛的白色扇葉,讓茶場看上去有點“另類”。
  “這是從日本引進的防霜扇,一旦溫度過低產生霜害,就會派上大用場!贝逯踅鸷驼f,“倒春寒”歷來是讓南方茶場傷透腦筋的老大難。他們2008年春引進了防霜扇技術,微電腦監(jiān)控測試茶園上空的氣流溫度、濕度,系統(tǒng)自動控制高功率風扇啟動、升降,為茶樹驅散降霜,減輕抗霜凍害90%以上。今年春茶賣了好價格,全靠這個會吹“冷風”的風扇。
  在茶場加工中心,美麗的庭院水榭邊,遍植的綠化植物是茶樹,澆灌的水則來自收集的雨水。鎮(zhèn)江農業(yè)專家荊國芳介紹,邁村茶場引進日本智力建立的茶葉連續(xù)加工清潔化生產線,采用溫度、水分的快速檢測技術及關鍵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茶葉制作全程“不落地”。茶葉產量、品質、上市時間“三出彩”。邁村茶產業(yè)經(jīng)濟由此邁上了新臺階,先后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有機茶生產基地、省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區(qū),全村農民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
  近年來,鎮(zhèn)江加強與國外的農業(yè)技術交流與合作,每年接待日本技術專家團組60余批、100多人次,每年派往日本的技術團組10個左右、農業(yè)研修生和訪問學者120余人次,先后從日本引進了蔬菜、果樹、花卉、稻麥、牧草等新品種300多個,引進各類農業(yè)新技術120多項。稻鴨共作、發(fā)酵床養(yǎng)豬、水稻肥床旱育稀植、蔬菜制種等日本技術在鎮(zhèn)江喜結碩果。其中,僅應時鮮果累計推廣應用面積就達23.4萬畝,為農民增加收入近5億元。

  種下的不僅僅是技術

  在句容天王鎮(zhèn)戴莊村,農戶們最難忘的是日本專家送來的一份特別禮物:一雙大拖鞋。這雙“大拖鞋”有1公斤重。戴莊引進日本越光水稻種植,日本專家讓農民在水稻抽穗前夕,穿著它在稻田里走,除掉雜草,堅持兩三年后,雜草來年的再生率能降低90%。
  “除草大拖鞋”的背后是生態(tài)種植的理念和技術細節(jié)。在先進理念的引導下,戴莊村從日本引進越光水稻、水蜜桃、土著菌養(yǎng)雞,2008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是2003年的2.8倍。2009年達9000元,部分農戶年收入過10萬元。
  引智也帶來農民品牌意識覺醒和提升。春塘村村民李榮全說,自從村里建立了茶葉品牌體系,幾千畝茶園里的每棵茶樹都戴上了“身份證”,顧客可以追溯到每包茶葉所屬茶樹,了解茶樹所在土壤的微量元素測定。就連茶葉包裝也達到了歐盟標準。
  來到延陵鎮(zhèn)“日本稻鴨共作技術示范推廣基地”,只見鴨群時而鉆進稻田里吃蟲子、雜草,時而歡快地在水中嬉戲。稻秧長勢明顯好于普通稻田。該基地因地制宜自主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整套稻鴨共作集成生產技術:改良鴨子品種,“鎮(zhèn)役鴨”1號、2號,一天大就下水,“出殼就上崗”。目前鎮(zhèn)江已建立稻鴨共作示范基地5萬多畝,全國總推廣面積達上千萬畝,稻鴨共作技術還推廣到越南、東南亞等亞洲產稻國。

  相關稿件
· 江蘇靖江:民營造船厲兵秣馬 2010-05-04
· 江蘇外貿整合輪廓初現(xiàn) 2010-04-20
· 突破專營和擔保 江蘇規(guī)劃小企業(yè)信貸支持 2010-03-24
· 江蘇國泰:業(yè)鏈上的重要企業(yè) 2010-03-05
· 江蘇“中低收入”也能享受經(jīng)適房 201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