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毅 國家發(fā)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 賈 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湯
敏 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趙錫軍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 李國祥
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
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fā)展變化,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本報記者就此專訪幾位經濟學家。
宏觀調控政策轉向 有助于增強信心,確保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
記者:如何看待國務院最新出臺的十項措施?
羅云毅:國家出臺十項政策,是宏觀調控政策轉向的集中表現(xiàn)。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大投資擴大內需只是我國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短期措施。的確,在出口下降、消費一時不能快速調整的情況下,為保持經濟的增長,我們需要擴大投資。但是出臺這一政策,并不只是一時之計,從長期來看,也是需要的。我國高儲蓄率的國情決定了要充分利用國內儲蓄,使儲蓄與投資相當,并且,為了滿足城市化、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需要,我國也需要擴大投資。 此次國家出臺擴大投資的政策,對市場、對企業(yè)都是一個利好,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企業(yè)信心。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國也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后十年,我國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這與當年采取的財政政策密切相關。
湯敏:這些措施都是大手筆。從全球來看,各國采取的措施不一樣。我國率先采取了以積極財政政策為主導的一攬子措施。而其他大部分國家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是貨幣政策,比如降息等。就目前情況而言,在銀行惜貸、企業(yè)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光靠貨幣政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以積極財政政策為主導。從這次推出的財政措施來看,我國刺激經濟政策的受惠面比美國更廣。我國政府的支出,不應該像美國那樣直接拿去救金融企業(yè)。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教育衛(wèi)生文化事業(yè)投入,這些都能幫助農民與低收入者增收減支。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投資不但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同時還能促進我國結構性改革,
推動科學發(fā)展觀的落實。
趙錫軍:這十項措施是針對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及時反映。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經濟發(fā)展仍然被擺在重要位置,因此拉動內需成為彌補外需下降的關鍵,以4萬億元來刺激消費、拉動投資非常有針對性。從長期來看,這將為我國經濟保持長期穩(wěn)定增長打下基礎,對于提高我國經濟發(fā)展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李國祥:國家此次出臺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項措施,對于防止農產品價格下跌、緩解農民增收困難是非常及時的,同時針對性很強。如增加補貼、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等,對于提高種糧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都能收到較好效果。此外,十項措施中包括了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改善農村落后狀況更具有長效性,更值得期待。
宏觀調控提出新要求
出手快出拳重措施準
記者: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而這次十項措施的出臺,是否體現(xiàn)了這樣的精神?
羅云毅:出手要快是指要把握時機,不要讓經濟發(fā)展失速太多。出拳要重是指投資的力度。在外部需求下降,并且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我們的投資不能是投一點再看,看了再投,而應該加大力度,盡量一步到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是指要保證投資效益。擴大投資是從總量上來說的,但必須在保證投資效益的前提下進行,不能違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和市場取向的原則。因此,擴大投資一定要優(yōu)化投資結構,不能為投資而投資。
趙錫軍:這次是我國應對經濟動蕩的一次能力考驗。這是因為我國經過30年改革開放,有了相當?shù)某晒e累才有實力來應對危機,也是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經驗積累越來越豐富的體現(xiàn)。
湯敏:從世界范圍來講,我國出臺十項措施時機也選得比較好,是對金融危機的危險性看準摸清了,火候到了的時候才出手的。其實,美國次貸危機在今年上半年已經愈演愈烈。但當時我國通貨膨脹率較高,若那時出手,就有可能推高通貨膨脹,影響經濟穩(wěn)定。而現(xiàn)在,通貨膨脹率降下來了,危機的危害性也看得越來越清楚了,所以此時出手恰逢其時。
積極財政政策
體現(xiàn)結構優(yōu)化、有保有壓
記者:時隔10年,再次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如何看待?
賈康:從1998—2004年我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看,積極財政政策每年對GDP的貢獻率大約在1.5至2個百分點左右,力度還是相當大的。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持續(xù)快速增長,國家財力大大增強,社會保障支出加大和擴大投資不會給財政帶來過大壓力。近年來我國實行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逐年下降,保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適當擴大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仍在安全可控范圍之內,不會導致財政赤字風險。 從財政投資的重點來看,投資領域涉及民生、“三農”、基礎設施、醫(yī)療衛(wèi)生、文化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社會薄弱環(huán)節(jié),以這樣的投資方式拉動經濟增長,很好地體現(xiàn)了優(yōu)化結構、有保有壓,讓百姓得到了更多實惠。
湯敏:這次危機是百年未遇的大危機,所以需要強有力的財政政策來應對。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提法也很到位。因為如果這時貨幣政策過于寬松,有可能會再次推高通脹。在此時此刻,著力點應該在財政政策上。
4萬億投資將從整體上帶動社會投資
記者:到2010年將投入4萬億資金,帶動社會投資效果將如何,怎樣避免對民間資金的擠出效應?
羅云毅:我理解,4萬億資金并不都是中央財政投入,其中既有國家財政,也有地方財政、企業(yè)等社會力量的投入。此外,還包括一部分銀行貸款。至于能夠帶動多少社會投資,我認為不同項目的帶動效應是不一樣的。那些能夠帶來經營性收入的項目,其拉動社會投資的效應大一些,而一些公益性投資項目,其帶動效應就小一些。但不管怎么樣,國家投入必將從整體上帶動社會投資。 所謂國家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是指在經濟社會投資都運行正常情況下,如果國家大規(guī)模增加投入就可能從資金來源角度對民間投資產生負面影響。我國當前經濟處于下行通道中,企業(yè)投資意愿是在下降的。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加大投入就是為了彌補企業(yè)投資的不足,自然不會有什么擠出的問題。另外,國家加大投資也會對民間投資產生激勵作用。首先,國家加大投資必然需要水泥、鋼材等相關產業(yè)的支持,也必然帶動這些行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其次,十項措施中提到的增值稅改革,就是給民間投資的主體——企業(yè)減負,從而鼓勵、刺激企業(yè)投資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