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3日,滿載糧食的車輛在內蒙古扎蘭屯國家糧食儲備庫門口排起長隊。新華社發(fā)(王澤蔚
攝) | 農戶自身儲糧方式落后,天氣狀況異常,吉林省豐收后糧食存儲安全面臨空前挑戰(zhàn),少數農民手中存糧已經霉變超標,亟需引起有關部門高度警惕,盡量避免、減少壞糧造成的損失。
部分糧食主產縣出現壞糧
吉林省玉米獲得歷史性大豐收,國家實行政策性托市收購。記者在吉林省采訪時發(fā)現,一些承擔托市收購任務的糧庫門前有“退車”現象發(fā)生,主要是因為糧食收儲部門質量要求嚴格、農民糧食保管不善壞糧造成的,甚至有的糧庫因為退車嚴重而收糧進度緩慢,部分農民在退車后只好低價售糧造成一定損失。部分農民及糧庫負責人建議能否稍稍放開一點質量要求,盡量收購農民手中余糧,更要預防糧食發(fā)生大面積霉變。 記者日前在松原市、四平市、長春市的部分縣市采訪,不少承擔托市收購任務的糧庫門前都有長長的售糧隊伍,有的賣糧農民已經排了一天了。正在扶余縣新萬發(fā)糧庫門前排隊的一位送糧農民說:“別看大家都在排隊,都不知道驗完糧咋樣,今天已經有好幾車糧食給退回來了,主要就是霉變糧食超標。” 扶余縣新萬發(fā)糧庫主任孫昌巖也是有苦難言,說自己1.5萬噸的托市收購任務還沒有完成,主要是周圍地區(qū)蟲災比較嚴重,蟲食后引起了霉變,造成多數糧車不能進庫,超過80%的糧車都有問題。“中儲糧要求霉變率2%,很多糧食因為保管不善霉變率超標,主要原因是當地農民儲糧方式多數是直接堆在地上,因為初冬時氣溫高造成蟲食、霉變,農民在脫粒的時候沒有把霉變的挑選出去,造成整批糧食霉變超標!睂O昌巖說。 孫昌巖說:“農民在糧庫賣不了糧食,拉回去還要產生費用,不得不轉手賣給了當地的個體糧商,每噸玉米至少比糧庫少賣120元至150元,因此部分農民并沒有享受到國家給的利益。我們糧庫和當地政府都組織人員到農村去宣傳,告訴農民盡量挑選優(yōu)質玉米脫粒,避免到糧庫后被退車! 孫昌巖認為,不僅農民手中糧食出現了霉變現象,糧食收儲部門收上來的糧食也面臨“壞糧”風險!懊總縣市區(qū)的糧食烘干能力是有限的,以扶余縣為例,每年糧食產量在240萬噸左右,商品量在150萬噸至160萬噸左右,全縣的糧庫都滿負荷運轉也就是50萬噸的存儲量,烘干能力已經浪費一個多月了,2009年春脖子短,打春早,氣溫將迅速回升,對庫存糧食是一個威脅。”孫昌巖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吉林省糧食收購主體主要以中儲糧及其委托的糧食收購庫點為主,部分收糧數量較多的玉米深加工企業(yè)由于受到產品降價、托市提高原料價格等影響,一直沒有出現積極收購的跡象。另外由于吉林省多數糧庫正在實行改制,企業(yè)多年已經不收糧,在物資、設施上都準備不足,特別是烘曬能力嚴重不足。 據了解,吉林省正常年景糧食產量250億公斤左右,農戶儲糧損失在17.5億公斤左右,損耗率在7%以上,其中霉變2%、鼠害3%、畜禽食用2%。吉林省糧食損失損耗的增加,主要是受霉變的影響,糧溫高,霉變增加,損耗就相對增加。吉林省在2008年3月下旬到4月9日這20多天的時間里,由于連降雨雪氣溫急劇升高,導致吉林省部分市縣玉米大面積霉變,霉變粒達30%,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省多損失糧食12.5億公斤左右。目前吉林省農民手中存糧200億公斤以上,如果保管不當發(fā)生霉變,霉變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糧食將多損耗2億公斤,這對國家糧食有效供給產生不利影響。
安全儲糧存在三個“不利形勢”
2008年,吉林省糧食生產獲得歷史性大豐收,但如今卻在糧食安全存儲上面臨三個方面的不利形勢。 吉林省副省長王守臣介紹說,從農戶儲糧方式看,吉林省農民儲糧方式比較原始,農戶“地趴”儲存的糧食數量較大,在一些產糧大縣如農安、榆樹、德惠、梨樹等玉米主產區(qū)尤為突出。他說,越是主產區(qū),“地趴”糧越多,越是種糧大戶,“地趴”糧越多,特別是糧食大豐收情況下,玉米主產區(qū)“地趴”糧較正常年景增加35-40億公斤,農戶糧堆的厚度和面積大幅增加,糧食“發(fā)燒”、“點粹”、“霉變”隱患嚴重。 榆樹市弓棚鎮(zhèn)榮譽村農民張海清是遠近聞名的種地大王,他種了10公頃玉米,總共打了將近13萬公斤。記者日前在張海清家院子里看到,滿院子金黃的玉米都堆在地上,而且他家自己的院子根本放不下,還有好多堆放在親戚家院子里。他說:“這么多玉米,堆在地上都放不下,儲存過程中的損失肯定不小,但也沒辦法! 從糧食收購主體看,由于國家政策性托市收購玉米,主渠道主要體現在中儲糧及其委托的糧食收購庫點,有些庫點由于實行改制,企業(yè)多年不收糧,在思想上、物資上、設施上準備不足,特別是烘曬能力嚴重不足。據了解,目前承擔托市收購政策的庫點相對還是較少,難以滿足廣大農民賣糧需求,即使下一步擴大到500個,最大烘干能力也只有100億公斤,而吉林省需要烘曬的玉米在150億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烘曬進度,烘干這么多高水分糧至少要150天,根據以往經驗,高水分糧安全儲存的最后期限只能到3月底,有效烘曬時間不足100天。如果3月底前高水分玉米降不到半安全水分,4月底達不到安全水分,隨著氣溫升高,高水分玉米將發(fā)熱霉變,大批壞糧的危險隨時可能發(fā)生。 從氣象條件看,近幾年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吉林省暖冬現象比較明顯,入冬以來,吉林省低于零下10攝氏度的天氣屈指可數,氣溫該降不降,天氣該冷不冷,12月16日,長春、四平、松原等糧食主產區(qū)氣溫均在零上6攝氏度左右,據氣象部門反映,今年入冬以來平均溫度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年份之一。專家介紹說,這種異常天氣狀況,使農戶上棧子和“地趴”儲存的糧食溫度升高,個別地區(qū)因糧食霉變粒超標出現了退車現象。加之春脖子短,打春早,氣溫將迅速回升,對農戶安全儲糧十分不利。
多措并舉全力降低壞糧損耗
吉林省副省長王守臣說,糧食保管不好,農民增收就無從談起,指導農戶科學儲糧、安全儲糧,不僅可以降低農戶糧食生產成本,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他說,如果將玉米霉變粒從7%降到2%以內,全年可減少損失10億公斤以上,增加農民收入15.75億元,平均每個農民可增收100元。 王守臣認為,做好安全儲糧工作,也是拉動內需,確保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需要。搞好糧食安全存儲,保持糧食內在品質,對糧食銷售、農戶及時變現十分有利,吉林是農業(yè)大省,農民收入60%來自糧食銷售,把糧食保管好,及時銷售出去,農民手中有了錢,就形成了有效的購買力,對活躍城鄉(xiāng)經濟,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平穩(wěn)增長具有連鎖效應。 吉林省打算從以下三個方面盡量降低壞糧損失:一是采取一系列超常規(guī)措施,確保入庫糧食安全。組織農戶分片均衡售糧,既可防止出現農戶售糧苦樂不均現象,保證農戶節(jié)日生活和備春耕資金需求,又可減輕糧庫收糧和烘曬壓力;做好糧食收購和烘干的應急準備,靠500戶托市收購企業(yè)的收儲和烘曬能力,很難滿足農戶售糧和安全保糧需要,要求各地采取超常規(guī)措施,啟動應急預案,全力做好糧食收購和烘曬工作;除要求現有入市收購企業(yè)滿負荷生產外,還要對600多戶社會經營企業(yè)的資源進行整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辦法,必要時啟動庫點進行收購和烘曬;加大糧情檢查力度,發(fā)現變化立即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冬至后氣溫降低的有利條件,采取到堆、過篩、清雜、除霜等多種措施,搞好低溫密閉,延緩儲糧時間,緩解烘曬壓力,確保儲糧安全。 二是動員多方力量,幫助農戶安全儲糧。針對今年的氣候特點,充分利用媒體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向農戶宣傳安全儲糧知識和安全儲糧技術,實現“要農戶安全儲糧”到“農戶要安全儲糧”的轉變。有關部門要深入村屯,尤其對“地趴”儲存的玉米,動員農民上棧子、上樓子、上房頂、碼窄趟子,堅決消滅“地趴”糧,防止大面積霉變。據了解,吉林省糧食局組織力量研制了“組合式自然干燥儲糧倉”,已完成實驗并通過國家鑒定,目前生產100套在九臺、舒蘭、樺甸、柳河、通化等5個縣(市)進行示范,這種糧倉通風性能好,可有效防止禽啄、鼠咬、蟲蝕、霉變等損失損耗。該倉造價3000元以內,國家已列入未來5年內糧食產后減損的重點項目,計劃在全國推廣500萬套,2009年國家將在吉林省搞3萬套試點,力爭在5年至10年內全面普及,實現農民常年常時擇機售糧,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落實安全保糧責任制,各級政府是安全保糧第一責任人,無論對已收購入庫的糧食,還是農戶手中的余糧,都層層落實責任制,糧食在哪里,哪里的政府就要負責任,哪里出現壞糧問題,就要追究哪里政府領導的責任,把安全保糧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 吉林省部分干部群眾建議:一是在提醒農民加強安全儲糧的基礎上,盡量放寬糧食收儲標準,把農民手中的余糧收到糧庫,減少農民因儲糧不善造成的損失,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增加部分投資,改善和新建倉儲設施,更要根據東北地區(qū)的糧食收儲特點,加大糧食烘干能力建設,避免糧庫內糧食發(fā)生大面積“壞糧”;三是鼓勵糧食深加工企業(yè)和糧食貿易客商到吉林省收糧,尤其是鼓勵玉米深加工企業(yè)大批收購,因為這類企業(yè)多數使用濕糧加工,減少了烘干環(huán)節(jié);四是整合社會經營企業(yè)資源,必要時啟動庫點進行收購和烘曬,更要延緩儲糧時間,緩解烘曬壓力,確保儲糧安全。
[相關報道] 農業(yè)大縣農民嘆:辛苦一整年 難攢幾個錢
歲末年初,記者在山西省傳統(tǒng)農業(yè)大縣太谷縣的一個養(yǎng)豬專業(yè)村和蔬菜種植專業(yè)村進行蹲點采訪發(fā)現,受成本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農民持續(xù)增收難度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