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松動 美拋千億美元承諾
最后關頭 溫家寶促凝聚共識
    2009-12-18    作者:本報記者 文婧 王云 實習記者 吳黎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聚焦 4 后哥本哈根時代技術為王

  無論最后的結果如何,對于此次成為峰會焦點之一并承受了巨大壓力的中國來說,未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哥本哈根會議后的中國面臨減排的國際壓力將越來越大。
  中國人民大學能源與氣候經濟學項目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020年相對2005年CO2排放強度下降45%的情況下,我國將要付出5862億元的GDP損失,GDP損失比例達到了1.11%。除此之外,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中國在2010年至2020年每年要付出1200億美元的增量投資。“這是一個我們需要踮起腳尖才能夠到的目標。”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qū)首席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鄒驥表示,“40%至50%這個碳強度減少幅度區(qū)間所對應的增量減排成本處于正值并迅速遞增的臨界區(qū)”。這意味著,減排目標再提高的時候,中國將付出極其巨大的經濟代價。
  相對于未來付出的經濟代價,技術上的落后才是真正讓人擔憂的。中國人民大學能源與氣候經濟學項目的研究報告認為,在電力、鋼鐵、交通、水泥、化工、建筑等重點行業(yè)與高耗能行業(yè)及通用技術領域中,未來低碳經濟發(fā)展需要60余種骨干技術的支撐,但中國目前仍有42種尚未掌握核心技術和核心知識產權。反觀歐盟和美國,他們手中正掌握著節(jié)能減排的高新技術和雄厚的資本優(yōu)勢。早在2005年,歐盟就啟動了排放交易機制,涉及的工業(yè)部門覆蓋發(fā)電和供熱企業(yè)、煉油企業(yè)、金屬冶煉加工企業(yè)、造紙企業(yè)和其他高耗能企業(yè)(如水泥生產企業(yè))。2006年10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能源效率行動計劃》,這一計劃包括降低機器、建筑物和交通運輸造成的能耗,提高能源生產領域的效率等70多項節(jié)能措施。計劃還建議出臺新的強制性標準,推廣節(jié)能產品。發(fā)達國家將憑借這些技術力量以“錯位競爭”的態(tài)勢在低碳領域應對發(fā)展中國家在傳統(tǒng)經濟領域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1234
  相關稿件
· 哥本哈根難促成“全球氣候思維” 2009-12-17
· 中美“激戰(zhàn)”哥本哈根 2009-12-11
· 哥本哈根大會要過四道坎 2009-12-09
· 哥本哈根峰會是一場低碳博弈 2009-12-09
· 哥本哈根大會亟須“自由秩序理性” 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