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談]話劇一百年 活得要明白
    2007-04-13    龍一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人藝話劇《全家!窇蚝妹忠布,作為紀念中國話劇百年誕辰的頭一份獻禮自然恰當不過?纯丛谒砗蟮戎涎莸哪菐撞拷(jīng)典老戲,就覺得中國話劇這一百年來沒白活,好歹給后代子孫留下了幾件壓箱底的傳家寶。
    一百歲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那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生終點。不過,對一門根植于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戲劇藝術來說,一百年也就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兒,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幾代人一忙活轉眼就過來了。再說,與諸多來自民間的傳統(tǒng)藝術相比,中國話劇是個后生晚輩,人家喝它的滿月酒,它吃人家的長壽面。因此,一百歲的中國話劇絕對談不上一個“老”字。
    中國話劇藝術雖然還算年富力強,卻時常擺出一副老氣橫秋的面孔,重繼承而怯創(chuàng)新,要么孤芳自賞地旁若無人地為了藝術而藝術,要么不食人間煙火般地為了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從不顧及這個時代的話劇觀眾興趣與偏愛。一些所謂的實驗話劇冷不丁地冒出來,但實在看不出有什么新名堂,情節(jié)怪誕而對白生僻,人物扭曲而邏輯混亂,反正讓你看完后不知所云就對了。仔細想想,某些高舉先鋒藝術大旗的話劇只不過換了一身時尚的行頭,骨子里卻是上世紀90年代城鄉(xiāng)接合部某些草臺班子的做派。
    回想1907年那會兒,幾個身處日本的中國留學生憑著一股子沖勁兒,播下了中國話劇事業(yè)的種子。這種子在中國肥沃的文化藝術土壤中先生根后發(fā)芽,接著茁壯成長,還結了《雷雨》、《茶館》、《龍須溝》等一大批果子,至今令人神往?上У氖牵缃襁@批果實已被當成光宗耀祖的擺設。每逢中國話劇迎來大日子,人們都會挑出幾件展示一番,一來可以點綴一下缺水缺肥缺日照、開花結果越來越少的這棵大樹,二來可以繁榮一下不甚景氣的話劇市場。
    遺憾的是,由于缺少好劇本,近幾年令人長久回味的好戲不多,這可能是出品方用勁兒用錯了方向。很多戲搞得本末倒置,舞美做得很炫,而劇本本身缺乏張力,讓人回憶起來只記得布景如何巧妙而忽略了情節(jié)和人物。還有一些如同文化快餐的話劇,恨不得把當下的流行元素一網(wǎng)打盡,用類似小品串燒的表演方式每三分鐘必耍一次寶,比郭德綱的相聲專場還鬧騰,但大家看過笑過也就忘了。還有一個趨勢是,很多影視明星都以“票友”身份登上話劇舞臺,其票房號召力對提振話劇市場自然有益,但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太多可以恭維的地方。過把癮就撤或許是很多大腕兒的內(nèi)心獨白。
    一些京味很濃的人藝大戲都是在機緣巧合下完成的,比如反映北京金魚池街道危舊房搬遷的《萬家燈火》、反映抗擊非典的《北街南院》,雖然都有命題作文的痕跡,但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情節(jié)卻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市場的回報。幾經(jīng)調(diào)整的《全家福》也是這樣的,把“京味兒”現(xiàn)實主義風格發(fā)揮到了極致。劇中主人公把“平如水、直如線”這句行業(yè)用語引申為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對即將逝去的美好品德的呼喚與挽留。
    或許,為了下一個百年,中國的話劇藝術要活得明明白白,繼續(xù)走真正的平民路線是一定的,還得多關注當代社會的熱點與矛盾,少一些無聊的噱頭和炒作,這樣才能引來大眾的共鳴和掌聲。
  相關稿件
· [自在談]電視選秀每周一哭 2007-04-06
· [自在談]關于吃素這點兒事 2007-03-23
· [自在談]奧斯卡也走無間道 2007-03-02
· [自在談]申辦世界杯 咋說咋有理 2007-02-09
· [自在談]繞開主渠道 美劇流行不意外 200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