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雞博弈”中的威懾戰(zhàn)略
    2007-07-13    王治平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博弈論中有個著名的“斗雞博弈”,說有勢均力敵、旗鼓相當?shù)腁B兩只公雞相遇時,它倆各有兩個選擇:進攻,或撤退。若兩只公雞都選擇了進攻,那么必定兩敗俱傷;若都選擇了撤退,那么它們無分勝負;若A公雞進攻、B公雞撤退,那么A公雞勝利,B公雞丟了面子;若B公雞進攻、A公雞撤退,那么B公雞勝利,A公雞丟面子;——雖然丟面子,總還是比兩敗俱傷的損失要少一些。這時,對每只公雞來說,自己最好的對策應(yīng)該是:若對方進攻、我就撤退,若對方撤退、我就進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斗雞博弈”的例子。
  比如甲乙兩個人相向而行過一座獨木橋,他倆各有兩個選擇:進,或退。若兩人都選擇了進,那么必定都掉到河里;若都選擇了退,那么它們誰也過不了橋;若甲進、乙退,那么甲勝利,乙丟了面子;若乙進、甲退,那么乙勝利,甲丟面子;——但雖然丟面子,總還是比掉到河里要好一些。這時,對每個人來說,自己最好的對策應(yīng)該是:若對方進、我就退,若對方退、我就進。
  在軍事上也是這樣運籌的,毛澤東曾經(jīng)總結(jié)出游擊戰(zhàn)的指導(dǎo)方針是“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斗雞博弈”。敵退我不進,就會坐失良機,敵進我不退,硬拼也不明智。打得贏不打,是為不能敢于勝利的怯懦,而打不贏,還不跑,就有可能要被消滅了。
  按博弈論的說法,“斗雞博弈”有兩個“納什均衡”,即:你進我則退,你退我則進,自己的行為取決于對方的行為,而且雙方都是這樣的選擇。那么,最后的“納什均衡”究竟會出現(xiàn)在哪一點、也就是到底是誰進攻誰撤退呢?
  這時就要看誰使用了“威懾戰(zhàn)略”、并使用得更為有效了。
  所謂“威懾戰(zhàn)略”就是你在對方的面前表現(xiàn)出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樣子,以大無畏的氣概威懾對方,對方看你來勢洶洶,勢不可擋,若他是理性的,他自會知趣地撤退了。所謂“兩軍相逢勇者勝”,就是這個意思。當然,“威懾戰(zhàn)略”也是對等的,一方采用,另一方也會采用,若對方在你的面前表現(xiàn)得比你還勇,你也要考慮撤退,與“愣頭青”去拼命是不值得的。
  我曾經(jīng)讀到過一個發(fā)生在兩黨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說在一場戰(zhàn)役之后,敵我雙方僅余的一個士兵狹路相逢了。他們都已身心疲憊,力不可支,但雙方都勉力對峙著,槍口對著槍口,目光對著目光。漸漸地,國民黨的士兵心虛了,發(fā)慌了,終于頂不住了,撲通一下跪地求饒,而共產(chǎn)黨的士兵雙目怒睜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但是當他吃力地奪過對方的槍支、發(fā)現(xiàn)里面根本沒有子彈時,他也一下子癱倒了,因為他自己的槍里面其實也沒有子彈。
  可見,勇還是不勇,有時并不需要真正的較量,而只需將“勇”的信息傳遞到對方那里即可。
  我聽說有個故事,某次馬戲團表演,一馴獸師與一只老虎同在一只鐵籠中,正在表演的時候,意外遭遇停電。黑暗中那只老虎仍然虎視眈眈,而馴獸師卻什么也看不見,情形十分兇險。好在馴獸師突然意識到,老虎并不知道人看不見它,于是他仍舊揮舞手中的道具,像平時那樣表現(xiàn)出一種降伏猛獸的勇氣,老虎只好乖乖地聽話。
  “威懾戰(zhàn)略”在博弈中有廣泛的應(yīng)用。在很多情況下,博弈就是比拼誰比誰更有威懾力。

(作者為浙江工業(yè)大學經(jīng)貿(mào)學院教授)

  相關(guān)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