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2050:低碳中國路線圖
    2009-09-02    作者:馮迪凡    來源:第一財經(jīng)日報

“2050”設想與峰值之爭

  “低碳情景”、“強化低碳情景”以及“不采取氣候變化對策的基準情景”,是姜克雋、胡秀蓮等人根據(jù)未來幾個主要因素設計的三個排放情景。
  其中提出,在2020年,發(fā)達國家需要與1990年相比有明顯減排,減排率達到25%~40%。而到2050年,平均減排要達到80%~90%。
  當然對于發(fā)展中國家,時間段將會明顯比較長,如中國的低碳情景,要在2050年爭取實現(xiàn)與2000年的排放持平,與2030年排放高峰相比減排50%~60%。
  其中,2050年基準情景一次能源需求量由2005年的21.89億噸標準煤增加到66.57億噸標準煤。
  2050年的低碳情景中,一次能源需求量則由2005年的21.89億噸標準煤增加到52.50億噸標準煤,其中風電、生物質能發(fā)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6.0%。
  與低碳情景下相比,在強化低碳情景下,CO2排放量2030年之后開始有明顯下降,2050年則要下降42%。而在進一步強化節(jié)能的基礎上,一次能源需求量則下降4.5%,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核電等發(fā)電量占總發(fā)電量的58%,增加了7%,在2020年之后大規(guī)模普及煤氣化聯(lián)合循環(huán)發(fā)電技術(IGCC),同時配備CCS。
  與此同時,根據(jù)由目前一系列用“自下而上”方面作出的情景分析,在低碳情景下的減排目標年份預計在2030年,近期出版的一份《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則更引起國外普遍關注。
  該報告由中國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的專家組成的“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課題組”撰寫。報告列出了幾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案,其中最樂觀的方案稱,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有望在2020年后減緩,并在2030年左右見頂,然后出現(xiàn)下降。
  在姜克雋、胡秀蓮等人所做的另一份《中國的低碳發(fā)展情景和技術路線圖》中也提出,與基準情景的沒有減排目標相比,在低碳情景下和強化低碳情景下,均于2030年開始承諾減排目標。
  科技部全球環(huán)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都對記者表示,《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這樣的研究報告,中國有不下20份,它們并不是政府公布的白皮書,亦不是政策報告。而該報告提及“2030年峰值”,只是描述了一個情景。
  吳昌華則表示,目前例如中科院方面的態(tài)度是2030~2040年出現(xiàn)峰值,《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此時發(fā)也是有原因的。吳昌華說,要注意到雖然這些報告撰寫者均為純粹學術之人,但均屬于領先智庫學者,都向政府進行政策建議。
  作為《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顧問之一的潘家華則覺得他們的2030年封頂出現(xiàn)拐點過于樂觀。
  首先,在技術層面,潘家華認為,上述報告中的技術發(fā)展速度是一種理想發(fā)展的速度,在報告中認為CCS、IGGC技術、太陽能和風能都可以商業(yè)化,然潘家華認為實際上到2030年,這些都是不可能商業(yè)化的。
  其次,潘家華認為,這份報告忽略了制度慣性。“中國還不是規(guī)范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經(jīng)常在政府的干預下,很多在人為干擾下,技術的推廣運用,存在很多體制機制障礙。”潘家華表示,搞技術的就少考慮這個因素。
  他們也沒有考慮技術鎖定效應,潘家華表示,與此同時,中國高速的智能型工業(yè)化階段轉型,不一定到2030年轉型就可以完成,就算是美國等都還要有緩沖,要有5~10年整合提高:“個人認為,在2035年前后很有可能出現(xiàn)拐點!


123
  相關稿件
· 用新能源汽車創(chuàng)造“低碳”生活 2009-09-08
· 聚焦城市居民“低碳生活” 2009-09-08
· 實現(xiàn)低碳生活工程尚需政府“穿針引線” 2009-09-08
· 走進低碳生活要破解三大困惑 2009-09-08
· 改變不良消費嗜好生活注重“低碳”細節(jié) 200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