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jīng)參·財智
|
經(jīng)參·思想
|
經(jīng)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讀書頻道
六、男人真正的財富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白話文:名譽與生命,那一個更親切?生命與財產,哪一個更貴重?獲得名利與失去生命,哪一個更有害?因此,過分吝惜必定招致更多的破費,豐厚的貯藏就會招致慘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險情,這樣才可以保長久。 在生活的天平上,一端放著事業(yè),另一端放著家庭。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卻常常不能如意。江湖上流行的一條短信反映出現(xiàn)代人的“十多十少”:食物多了食欲少了;娛樂多了快樂少了;休閑多了休息少了;關系多了關懷少了;財產多了財富少了;交流多了交心少了;文章多了文化少了;理論多了理想少了;公務多了公德少了;愛人多了愛情少了。 那些以事業(yè)為借口而疏于照顧家庭的男人真應該感到羞愧——一個男人如果沒有家庭,就算賺了再多的錢,他又是“為誰辛苦為誰忙”?說到底,那種人就算再成功,也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花天酒地的物質享受或者是勝人一籌的逞強欲望。我們在抱怨“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卻也可以看到極少數(shù)的神仙眷侶不僅可以共患難,更能同富貴。他們不僅能夠勝任領導的身份,更可以成為好伴侶、好父母。巴菲特的實踐證明,家庭不僅和事業(yè)不沖突,更是事業(yè)的基石。 巴菲特一直把家庭和健康當成自己重要的財富。雖然因為工作他和妻兒聚少離多,但是巴菲特家一直是最溫暖的。他曾經(jīng)為了保持體型而與小女兒打賭:如果巴菲特體重下降,她將支付他1萬美元。雖然小女兒一直引誘巴菲特吃冰激凌,去肯德基,但巴菲特不為所動。當然,巴菲特最終得到了小女兒的1萬美元。 步入老年,對于死亡的恐懼使得巴菲特更加看重身體健康與家庭和諧。這時候,金錢對于巴菲特而言只不過是一些數(shù)字,他并不在乎多幾個零或者少幾個零。一次,他的股東問他“成為巨富后還有什么打算”,他想都沒想就說:“做最長壽的人!痹谒拮铀篮,他便決定淡出投資界,完成妻子的慈善遺愿。同時他也為自己的幾個子女分別成立了慈善基金,并努力將孩子吸引到自己的身邊,讓一家人在一起和和氣氣地陪巴菲特度過晚年。 當巴菲特覺得自己在股市中應該隱退的時候,他也終于把遲遲未能完成的心愿達成了。2006年,巴菲特將自己85%的財產,約為370億美元分批向五個慈善機構進行了捐獻。其中大部分捐給“蓋茨夫婦基金會”而不是自己的基金會,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好友比爾?蓋茨做慈善比自己更聰明。同年,在他的影響下,比爾?蓋茨也宣布自己將逐步退出微軟的運營,而將心力放在慈善基金會的運作上。 1.比爾·蓋茨的“家庭教師” 巴菲特生于1930年,比爾·蓋茨生于1955年。兩個人的年齡雖然相差四分之一個世紀,但兩個人相似的奮斗經(jīng)歷、同樣卓越的見識和富有開拓精神的膽識卻令他們結成了忘年交。巴菲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比爾?蓋茨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在與巴菲特交往的過程中,比爾·蓋茨一直被幾個家庭問題困擾著。因為公司事務繁忙,跟妻子梅林達一直處于一種聚少離多的狀態(tài)。他不知道如何與自己親愛的妻子維持融洽的關系,而又不影響到自己的事業(yè)。同時,已經(jīng)有兩個孩子的比爾?蓋茨也為子女教育的事情而煩惱不已。他曾經(jīng)在打牌的時候向巴菲特坦誠相告:“真是沒想到管小孩比賺錢痛苦多了!”除了這兩個問題,比爾?蓋茨還面臨另外一個難題:他已經(jīng)是世界首富了,可是他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財產比較妥當。 在與巴菲特多年的交往中,比爾·蓋茨發(fā)現(xiàn)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已經(jīng)有了一個現(xiàn)成的解決方案:向自己的好友沃倫?巴菲特學習。幸運的是,比爾?蓋茨面臨的三個問題在巴菲特身上都找到了答案。 比爾·蓋茨和她的妻子梅林達·蓋茨都是工作狂,兩個人正是在加班的時候相識并相愛的。在結婚之后,因為微軟的騰飛和比爾?蓋茨財富的累積,梅林達漸漸從事業(yè)上隱退。比爾與梅林達之間的接觸也開始減少,而比爾?蓋茨十分愛妻子,不想因為分開而影響夫妻間融洽的關系。從巴菲特的家庭觀中,比爾?蓋茨意識到自己應該支持并鼓勵妻子進行她喜歡的事業(yè)。1993年,蓋茨夫婦去非洲游玩,梅林達看到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她決定不再擔任全職太太,開始嘗試自己的慈善事業(yè)。比爾?蓋茨十分贊成妻子的決定。很快,“蓋茨夫婦基金會”便成立了,并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會。作為比爾?蓋茨的“家庭教師”,巴菲特最后花了370億美元為自己的“學生”捧場,向該基金會捐出了自己85%的股票。 2.人依附于家庭,而非相反 巴菲特的妻子蘇珊是奧馬哈一個心理學教授的女兒,她與巴菲特的姐姐曾經(jīng)是大學的室友。巴菲特第一眼見到她便愛上了她,當時蘇珊正跟其他的男生交往。聰明的巴菲特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首先與未來的泰山大人搞好關系,又慫恿蘇珊的姐姐在旁邊幫忙說好話。再加上巴菲特特有的幽默感和責任心,蘇珊終于在不久后跟這個并不帥氣的猶太人走到了一起。1952年初,巴菲特“陰謀得逞”,終于抱得美人歸。 蘇珊自幼體弱多病。或許是久病成醫(yī)的緣故,蘇珊十分擅長照顧別人。她在父親的影響下,總能夠為他人排解種種難題。而一心沉浸在事業(yè)上的巴菲特最需要的就是溫柔妻子的照料。蘇珊幫巴菲特打理家里一切瑣碎的事務:支付各種賬單,照顧子女,操持家務……甚至她還要帶著巴菲特參加美食俱樂部來給這個大孩子改善伙食。 巴菲特十分愛自己的嬌妻。每一次她從他的書房前走過,巴菲特總是會“心里一亮”。年輕的巴菲特也像其他熱戀的男孩一樣山盟海誓。巴菲特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向蘇珊允諾自己會當一個富有的人,會給蘇珊幸福的生活。那時,巴菲特的事業(yè)剛剛起步,他們的生活并不寬裕。 因為巴菲特特殊的工作,巴菲特在家里享有特殊待遇:他可以一整天呆在自己的書房里而不過問其他的事情。巴菲特曾經(jīng)問蘇珊書房里的壁紙去哪里了。而這個壁紙在幾年前已經(jīng)摘掉了。 然而,巴菲特享有的這些特權并不代表巴菲特就是家中的國王。在巴菲特的家庭觀中,巴菲特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是家里的重要人物。巴菲特并不覺得自己的事業(yè)比家里其他人的活動來得更偉大。 巴菲特對于妻子的興趣和鐘愛的事業(yè)只有兩個字:支持。巴菲特喜歡在低級的快餐廳吃飯,而蘇珊則喜歡去一些藝術家咖啡屋。巴菲特在這方面倒從未吝嗇,他還經(jīng)常陪同妻子一起去藝術家咖啡屋。 蘇珊還十分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她在1969年左右積極參加墮胎合法化的活動,這時候剛從股市中隱退的巴菲特更是熱心地支持蘇珊的活動。巴菲特甚至有些喧賓奪主的意思,在外人看來反而像是蘇珊在幫助巴菲特進行這個活動。后來蘇珊想把慈善事業(yè)的范圍擴大,于是她決定建立一個慈善基金。精通理財?shù)陌头铺禺斎徊环胚^支持妻子事業(yè)的機會。他們建立起了自己的私人信托基金,每年向數(shù)十名黑人學生提供獎學金。在妻子死后,巴菲特為了紀念亡妻,又把基金會的名稱改為“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 出身書香門弟的蘇珊對于資本市場的贏利并不看重,她自己渴望成為一名歌手。在子女長大之前,顧家的她并沒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等到孩子們成人之后,少時的夢想又在蘇珊的腦中浮起。巴菲特支持她的想法,并不斷鼓勵她重新拾起自己的夢想。他告訴她如果退縮她自己會后悔一輩子的。在巴菲特的鼓勵下,已經(jīng)結婚23年的蘇珊終于開始登上舞臺。巴菲特也經(jīng)常去參加她的演出,并盛贊自己妻子的歌喉“讓我(巴菲特)停止了呼吸”。1997年的時候,她甚至自己錄制了一張CD并發(fā)行。 晚年的蘇珊為了追求自己的事業(yè)而與巴菲特分居了很長時間。但是他們保持了奇怪的親密關系,他們像其他的夫婦一樣外出旅游、安享晚年。每年8月5日,是微軟公司CEO聚會的日子,比爾?蓋茨的密友巴菲特常年都是受邀嘉賓。在1993年埃及聚會的時候,蘇珊的高血壓病發(fā)作,巴菲特決定在愛人危難的時候,守候在蘇珊身邊。而“最懂自己的人”的邀請又不便推辭,所以他在電話中十分猶豫。細心的比爾?蓋茨知道后,決定用專機將蘇珊也邀請到埃及,才為巴菲特除去了心中的石頭。 在分居的時候,蘇珊介紹一個餐廳的女招待阿斯特麗德?曼克斯照顧自己的大男孩——巴菲特。在蘇珊晚年的時候,她還當了紅娘的角色,為二者穿針引線。三個人的關系十分親密,在巴菲特家送出的圣誕卡上,總是簽他們三個人的名字。“無論貧窮富貴,只有死亡能讓我們分開”,蘇珊死后2年內,巴菲特一直沉浸在對前妻的追憶中。直到他76歲,才在生日宴上舉行了秘密的婚禮,與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阿斯特麗德?曼克斯結為連理。 在巴菲特的家庭觀念中,是人依附于家庭而不是家庭依附于某一個人。不管一個人在事業(yè)上多么成功,在家里的時候也只是家庭的普通成員。即使巴菲特在外面有再多的財富,他也要回家陪自己的子女復習功課,為自己愛人的事業(yè)搖旗吶喊。 3.散財之后贏得子女回歸 巴菲特總共有三個孩子:大女兒蘇珊與母親同名,兩個兒子霍華德和彼得。三個孩子都是在巴菲特事業(yè)剛起步的時候出生的。疲于生計的巴菲特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很多時間跟孩子們在一起。他的生活被各種年度報告包圍著,以至于他忽略了家庭的其他人。他甚至有一次下班回家便自顧自地向自己的書房走去,還吹著口哨從摔倒在地的彼得身邊走了過去。諸如此類的事情使得孩子們對自己的父親漸漸變得不親近。有一次,彼得與母親出去的時候,看到一本《父親手記》。彼得認為自己的父親正缺乏做父親的能力,于是鼓動母親買下了書。他不客氣地將它放在了巴菲特的書桌上。 這樣的情況讓巴菲特感到十分憂慮。他深深地感受到子女對自己的失望。他認真地反省了自己,把家庭和子女都裝進了自己的心里。巴菲特開始紀錄子女的成長,他每年都會將孩子成長的點滴和自己的感受紀錄下來。累積起來共有30多本。這些書后來成為比爾?蓋茨最喜歡閱讀的書籍之一。 剛開始的時候,巴菲特做的很是笨拙。他開始在周末的時候把女兒帶到自己的辦公室玩,開始和兒子一起打球,也開始給他們輔導數(shù)學。但是他還是會做出一些子女不解的行為來。有一次他問小女兒喜歡吃什么糖果。小女兒回答完了之后卻發(fā)現(xiàn)父親并沒有像自己預料的那樣出去買糖果。長大后,蘇珊才知道原來父親當時的問題只是在間接地調查糖果市場。當然,年少的子女也不能理解,巴菲特的這些改變,已經(jīng)是做了很大的努力。 巴菲特對子女的教誨中最重要的是他對子女金錢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巴菲特認為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幫助是“家有千金,不如授子一技”。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理財,遠離賭博的行為,他在家里安了一個角子機,每次給孩子零花錢之后,又用角子機把錢贏回來。通過這樣來教育子女不要參加賭博活動。在孩子們上大學的時候,他拒絕資助他們學費。但他給他們一個選擇的機會:“向父親申請沒有利息的貸款,但要完成父親要求的一些事情”,或者“去銀行申請有一定利息的貸款”。孩子們多數(shù)選了后者,他們后來發(fā)現(xiàn)“相比于從父親(巴菲特)手中直接申請無息貸款,從銀行貸款,還貸的過程中學到的東西要多得多”。這種選擇也是巴菲特希望的結果,他一直避免在純潔的家庭關系中摻入金錢的因素。 困擾孩子們的另一個問題是:不管他們走到哪里,他們總是戴著巴菲特兒子或者女兒的帽子。世人在看待他們的成績時,更多的是看到巴菲特子女的成績,而不是蘇珊、霍華德或者彼得的成績。伴隨著這種想法會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甚至可以引起子女對父母的憎恨。與其他富豪不同的是,巴菲特十分理解孩子們這樣的心情。 孩子們小的時候,巴菲特并沒有過多要求,而是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玩泥巴,侍弄花草,聽音樂,唱歌,看攝影作品,在田野里瘋跑,都是孩子們生活的內容。他所做的就是盡量使孩子們快樂,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巴菲特也從來沒有要求過他們必須成為企業(yè)家,而是讓他們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后來,兒子霍華德成了攝影師,小兒子彼得成了音樂家,女兒蘇珊雖然是家庭主婦,但也絕非什么事情都不做的闊太太。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快樂。 兒子霍華德做生意失敗后,開始巴菲特并不想幫他,因為自己栽倒了就要自己站起來,可是經(jīng)不住妻子的再三勸導,巴菲特還是給兒子霍華德買了家農場,但霍華德必須按期繳納很高的租金,否則農場立即收回。巴菲特問霍華德敢接受嗎?霍華德接受了。幾年后,霍華德的農場蒸蒸日上,并不斷涉足不同行業(yè)。后來,霍華德發(fā)現(xiàn)經(jīng)商并不能使他快樂,在生意的高峰時期放棄了經(jīng)商,一心做起了攝影,現(xiàn)在干得也不錯。 在巴菲特自己看來,他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勤于思考,總結了一些規(guī)律。所以,他經(jīng)常告誡孩子們要有思考的習慣,并在勤于思考中學會善于思考。幾年前,霍華德在農場站住腳后,不斷捕捉市場信息,思考總結,生意做得越來越好。在他的攝影事業(yè)中,勤于思考也讓他受益匪淺。小兒子彼得也經(jīng)常在寂靜的時候思索創(chuàng)新,尋找靈感,創(chuàng)作了許多動人心弦的音樂作品。蘇珊也喜歡思索自己感興趣的事。 當巴菲特宣布捐出85%的財富后,《紐約時報》問巴菲特,這是否意味著他的孩子們失去了一切。對此,巴菲特是這樣看待的:“活著,快樂最重要,億萬財富不會給人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只是一串數(shù)字,只有樂觀、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獲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說,我已經(jīng)把我最珍貴的財富都贈送給了我的孩子們了! 不僅僅巴菲特支持自己的孩子在各行各業(yè)經(jīng)歷,他還時常驕傲地夸贊自己的孩子做得比老爸要好。這在霍華德的心里是“最喜歡聽到的話”。幸運的是,巴菲特對于子女事業(yè)的支持并沒有讓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最后他的三個孩子和父親走到了一起,他們在父親的幫助下成立了以自己為名的慈善基金,開始巴菲特家族的集體慈善事業(yè)。蘇珊的慈善基金會關注女性生育健康和家庭規(guī)劃;霍華德的基金會已經(jīng)向數(shù)十個國家進行捐款以保護當?shù)氐呢毨д;彼得的基金會則將幫助的重點放在了人權上面。 在為股票貢獻了青春,為慈善貢獻了財富,為歷史貢獻了奇跡之后,巴菲特逐漸把家庭擺在了生活的首位。76歲的巴菲特,通過種種努力,在他散財之后贏得子女的回歸。三個已為人父、人母的子女在最后又回到了父親的身邊。子女們在經(jīng)營自己的慈善基金,在做慈善的同時,他們也喜歡聽年邁的父親說說自己的處世哲學。巴菲特在股市沉浮了大半生,終于在晚年的時候得以享受天倫之樂;蛟S有一天,在圣誕節(jié)的聚餐上,巴菲特愿意將他關于家庭的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子女。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頁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