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鄂爾多斯:一個資本狂歡的城市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鄂爾多斯這個“蝸居”在中國北部的城市,忽然間成名。只是,它的成名與曾經引以為傲的羊毛并沒有一絲關系,它的揚眉吐氣來自2009年一則“鄂爾多斯GDP超過香港”的新聞。 就GDP而言,世界增速最快的是中國,中國增速最快的是內蒙,內蒙增速最快的是鄂爾多斯。2000年,鄂爾多斯地區(qū)GDP僅為150億元,2009年就超過了2000億元,僅僅用9年的時間,鄂爾多斯的經濟總量增長了10倍以上。 曾經有人問一名鄂爾多斯官員,這座城市的發(fā)展模式是什么,他這樣回答:“依靠資源,而不依賴資源!苯又赡苓會反問:“資源條件、基礎設施比鄂爾多斯好的地方有很多,為什么偏偏是鄂爾多斯?” 但是,無論怎么回答或反問,不可否認的是,鄂爾多斯的公共財政和個人財富,就是憑借煤炭帶來的第一桶金,迅速完成原始積累的。 鄂爾多斯是中國最大的煤炭富集區(qū)的核心地帶,東起陜西榆林,然后一路向北,經神木、大柳塔,過陜蒙邊界,跨越烏蘭木倫河到內蒙古上灣,折向西縱貫鄂爾多斯全境,直達與阿拉善交界的烏海。在鄂爾多斯8.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8%是無人居住的沙漠,但70%的地層下都埋藏著煤礦。 現在,已經探明的煤炭儲存量有1676億多噸,預計儲量近1萬億噸,約占全國總儲量的1/6。這預示著,每天,全國煤炭所需總量的1/8就來自鄂爾多斯。除此之外,鄂爾多斯還有750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占全國總探明儲量的31.8%左右。 鄂爾多斯,這個曾經以農牧聞名的帶有詩情畫意之地,現在已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黑金之城,每向前走一步,腳下踩的都是財富。 于是,采礦替代了原有的農牧業(yè),一場瘋狂的“掘金”盛宴開始,人們腦海中對草原脆弱的生態(tài)不再關心,只是充斥著對財富的渴望與沖動。 與山西、河南等儲煤大省不同,鄂爾多斯的煤炭多為淺層煤,開采方式多為露天開采,用當地人的話講,即“扒開草皮就是錢”。赫老板是鄂爾多斯數以百計的小礦主之一,他擁有15平方公里的煤礦,當牧民得到補償搬遷之后,他用推土機只需在土地推出30米左右的深度,就可以看到黑黝黝的煤炭。 這些煤炭給他帶來了體驗財富的機會。當煤礦年產160萬噸時,他體會的盛況是“每天進賬200萬元現金,數錢數到手麻!”現在,這種局面很快可能就要改變,一旦擴產到300萬噸的計劃報批下來,他的收入至少要翻番。 儲存量大,且具有易開采性,鄂爾多斯也吸引了各路“煤神”紛至沓來。2008年煤炭市場火爆之時,一個原價為1.5億元的煤礦,在半年之內轉手兩次,就可以炒到16億元。在此過程中,一些煤礦販子空手套白狼,輕而易舉就能賺幾千萬元!澳鞘且粋撿錢的瘋狂年代,只要和煤炭沾邊就能致富。”一位鄂爾多斯人如此感嘆。 煤炭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造富運動,暴富的故事在鄂爾多斯天天傳頌,每一個鄂爾多斯本地人,甚至來此工作幾個月的外地人,都能夠滔滔不絕地講述幾十分鐘一夜暴富或一擲千金的故事。據鄂爾多斯市某局長表示,在鄂爾多斯,億萬以上的富翁最少有2000個。 在2009年,鄂爾多斯的財政收入就達到365億元,每天的財政收入為1億元。這個數字,對于大多數城市來說,可望而不可即,卻在一個加上外來人口共有75萬人的小城市實現。然而,曾經的鄂爾多斯卻是內蒙古最貧窮落后的地區(qū)之一,1978年時,全市區(qū)財政收入只有1900萬元,人均不足20元。 僅僅30年的時間,讓鄂爾多斯人體會到了從地獄到天堂的差距,到處充斥的資本和窮人乍富的機遇,讓人們蠢蠢欲動,開始了一場場資本狂歡運動。 在鄂爾多斯,攀比和炫富等非常規(guī)心態(tài),已經成為常態(tài)。因為都“不差錢”,每個人都卯著勁,暗中進行較量。在一次購房活動中,一大群親戚朋友結伴而來,有人要150平方米的房子,另外一個人肯定要180平方米;一個人選擇6層,另外一個人肯定要選擇更高的層;一個人購買一套房,另外一個人肯定至少購買兩套。 此外,這種“比著買”的心態(tài),也催生了鄂爾多斯好車遍地的現象。在鄂爾多斯,全市約有5000多輛陸虎,其中,市區(qū)有2000多輛,各旗縣有3000多輛。而根據2009年一位汽車廠家代表來鄂爾多斯進行市場調研結果顯示,2009年英國陸虎在中國銷售的90%都在鄂爾多斯。 上百萬元的房和車,在普通人看來,需要耗費一輩子的積蓄,鄂爾多斯人輕而易舉購入,或動輒成套購買,背后支撐的是雄厚的資本,以及一種迅速擁有資本之后的空虛與迷茫。 這種迷茫還表現在地下錢莊的發(fā)展上。在鄂爾多斯,民間盛傳著這樣一句話:“家家房地產,人人典當行。”在街道上,抬頭就可以看到典當行、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的招牌。在鄂爾多斯東勝區(qū)黃金地段的中心巷,不足一公里的街道兩旁,就有十幾家典當行。 名義上辦理典當,事實上都在從事民間融資活動,其中,高利貸是不能回避的項目。“他們的錢多得花不完。吃吃喝喝也花不了多少錢。那邊簽合同的那位大哥,昨天跟我說他請幾個朋友在鮑魚王子吃飯也才花了幾萬塊!币晃皇熘獌饶坏娜耸勘硎荆八麄兊腻X都放了高利貸,你懂高利貸是吧?在這邊不是秘密! 2009年5月,一位地下錢莊老板拿到了放貸三個月所得——280萬元匯款和近30萬元利息,之后,他辭退了最后一名員工。盡管在此后,他仍舊接到兩個哀求的電話,表示想繼續(xù)與他“談生意”,但被他拒絕:“干這個就是刀口上舔血,起碼現在我要收手了。” 此前,他進行的業(yè)務,就是將熟人手中的錢以每月1%~2%的利息借進來,然后再以3%~5%的利息貸出去。據內蒙古大學的一份調研顯示,50%的鄂爾多斯城鎮(zhèn)居民,參與到了放款與借款的資本活動中。 這種運營方式產生的借貸活動,沒有正式辦理工商注冊手續(xù),其數量自然難以統(tǒng)計。但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9年鄂爾多斯各類投資資金高達5000多億元,民間資金約占3000多億元,活躍的資金尚有1000多億元,其中,大部分錢進入了樓市。 這種資本流向,直接推動了鄂爾多斯地區(qū)房價的飆高。即使在2008年全國樓市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下,鄂爾多斯的房價仍舊每日見漲,2005年東勝區(qū)的商品房價格還僅為1200元/平方米,2009年時就上漲到5500元/平方米,短短4年時間,房價上漲了將近5倍。 不僅在自己的地盤上“炒”,鄂爾多斯人還攜巨款四面出擊全國房地產市場,“鄂爾多斯炒房團”,名氣直追“溫州炒房團”和“山西炒房團”。他們一個團隊十幾個人,一擲千金買下整棟樓,北京的數家酒店就是如此被買下改造而成。 2010年,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題為《鬼城》的文章,將鄂爾多斯房地產市場推到世界關注的前臺。“鄂爾多斯是一座現代化的空城,作為100萬人新家的康巴什新區(qū)鮮有人居住,15分鐘內不見一個行人,駛過的汽車不到10輛。正是這樣一座‘鬼城’,其新開樓盤的房價已達6000元/平方米。與沿海一線城市一樣,這里也同樣充斥著炒房團的身影! 可見,鄂爾多斯房地產的發(fā)展,不是依托于剛性需求的增長,而是依托于資本的炒作而致。依靠煤炭和房地產,鄂爾多斯實現了資本的狂飆,但是,在這種資本狂歡下,隱藏著多少危機,也是鄂爾多斯人該思考的時候了。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頁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