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包括各城市物價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現(xiàn)代化等諸多方面因素。外地務工者在以下基礎上增加1800元。[詳情]
    □相關評論
白領們對“工資標準”為何不領情
  筆者相信,中國社科院公布的這個白領標準,自有其充分的依據(jù)。至少,相對于社會整體水平而言,白領的工資標準屬于中等水平了。那么,許多白領為何感受不到安逸和幸福,相反,焦慮和不安卻籠罩著他們呢?[詳情]
用錢給白領“評職稱”?
  誰是白領?僅僅是工資或者收入達到一定數(shù)額的人?借網(wǎng)上一個帖子:重慶菜園壩做火車票生意的,一個春運(<30天)可以搞到6位數(shù)。還不是農(nóng)民,連公務員都看不起, 算不算白領?社科院公布的這個數(shù)據(jù)有何意義,真想問問“白領”們知道不?[詳情]
白領標準中的戶籍歧視
  白領標準上面的差異反映著當下中國的現(xiàn)實:在戶籍壁壘下,雖在同一座城市發(fā)展,但外來者要比本地人付出高得多的成本和代價。就業(yè)得看戶口,許多就業(yè)機會外地人受限制;子女教育得看戶口,外來人員得支付高得多的教育費用。[詳情]
白領標準背后的社科研究泡沫化
  與自然科學類的研究有所不同,社科類研究尤其需要“真問題”、“大情懷”,惟此方可顯現(xiàn)出學術的價值、責任和尊嚴。社科學術研究的無厘頭傾向,是對學術資源的浪費,對學術責任的背離,對學術尊嚴的最大褻瀆。[詳情]
白領們或許更需要生存報告
  白領的生存狀態(tài)其實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單純地發(fā)布所謂的白領工資標準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意義,白領們更需要的是一份真實展示他們生存壓力的報告。這樣的一份報告,或許會很殘酷,但正因為它的殘酷。[詳情]
社科院的白領標準咋看咋像糊弄人
  實際上,改善公民就業(yè)環(huán)境,穩(wěn)步提高公民收入,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領"的問題,而是公民的收入是否能夠支持其合理花銷,社會是否構筑起一種"藏富于民"的意識。如果公民"入不敷出",他們就根本沒有精力去研究和提高自己的職業(yè)技能水平和知識水平。[詳情]
一個弱不禁風的白領不做也罷
  不能說白領階層就一定要比別的階層享受更多的物質(zhì)利益,但如果這個所謂居于社會收入上層結構的階層,在社會生活中都如此弱不禁風,那定義這樣的白領階層除了吸人眼球,給某些人帶來一點面子上的快慰之外,確實看不出有什么特別的深意。[詳情]
白領標準為何成了笑話
  眼下,在轉(zhuǎn)型期的中國,關于收入分配和社會分層等課題,任務深重,亟待研究者以現(xiàn)實關懷之目光細細打量,提出真正有可操作性的建議,進而消弭各群體間的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共處。若為一個似是而非的話題設定所謂標準并“研究”一番。[詳情]
“白領工資標準”凸顯學術的無厘頭傾向
  與自然科學類的研究有所不同,社科類研究尤其需要“真問題”、“大情懷”,惟此方可顯現(xiàn)出學術的價值、責任和尊嚴。社科學術研究的無厘頭傾向,是對學術資源的浪費,對學術責任的背離,對學術尊嚴的最大褻瀆。[詳情]
中國人真的能如此輕易就“白領”了
  實際上,改善公民就業(yè)環(huán)境,穩(wěn)步提高公民收入,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領”的問題,而是公民的收入是否能夠支持其合理花銷,社會是否構筑起一種“藏富于民”的意識。如果公民其“收不抵支”。[詳情]
白領們都犯了“不成功罪”
  白領們都犯了“不成功罪”,意味著白領的貶值,這是一個社會生病了的信號。因此,社科院公布白領工資標準充其量只是完成了白領課題中相對容易的一小部分,更值得專家們?nèi)ド钊胙芯康氖牵喊最I為何都會犯“不成功罪”?[詳情]
別太把“白領工資標準”當回事兒
  穩(wěn)定的白領是和諧社會的基石!鞍最I太窮”是所有專家賜予的“白領”們最不能承受之重。這個“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之所以一露面就“雞蛋與西紅柿齊飛”,不是因為我們不想做白領,實在是按照這個標準我們“白”不起來。[詳情]
沒有意義的標準無所謂高低
  因此,社科院此次發(fā)布的這一標準,不具備作為標準所應有的價值——想衡量什么?相反,我認為由權威學術機構發(fā)布的這一標準會擾亂人們原有的生活秩序。既然是標準,勢必有人要對號入座,對號入座的結果可想而知。[詳情]
燕農(nóng):公布白領工資標準并無益處
  該弄清楚的事情沒有弄清楚,沒必要定義清楚的事情卻出臺了精確的標準,如此態(tài)度,只會更多地孕育“假問題”而忽視“真問題”,只會在追求事件真相中付出更多的或許是不必要的代價,因為我們本身時不時地甚至漸漸習慣了制造“假問題”。[詳情]
    □白領工資標準的三個疑問
疑問一:工資達到白領標準,就一定是白領嗎?
  白領一詞是舶來品,是指那些從事腦力勞動的職員,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政府公務員等,這些人工作環(huán)境好,上班時可以穿白襯衣,故稱白領。從這個定義里,可以看出白領的限定范圍是:從事腦力勞動者。但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不僅沒有對此做出限定,還特別提到“外地務工者在以下(工資標準)基礎上增加1800元”,才叫白領。[詳情]
疑問二:外地人成為白領的成本為何這么高?
  “外來務工者”要成為白領,每個月工資要比當?shù)匕最I每月多掙1800元。每月高出1800元,相當于白領六檔(成都1900元、哈爾濱1700元等)和七檔(拉薩900元)的工資標準——外來務工者成為白領的成本為何這么大?[詳情]
疑問三:白領收入標準里有多少是綠色收入?
  受“綠色GDP”概念的啟發(fā),我覺得白領應該算“綠色收入”。就像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的GDP一樣,不僅要看增長率,還要看增長背后消耗了多少能源、付出了多少成本,同樣,我們也應該對城市白領收入標準作一番考量,即,白領這些工資收入是用多少代價獲得的?[詳情]
    □各方觀點
  ●白領藍領的區(qū)別是工作性質(zhì)的不同,而社科院出臺的標準顯然是按照收入標準來劃分的。現(xiàn)在月收入上萬的技術工人有不少,而很多外企員工收入反而在此標準線以下。那么按照這個標準,收入上萬的技術工人該稱為白領、而收入微薄的外企員工則為藍領嗎?

  ●實在不明白這個標準有什么意義。建議社科院以后多做些實際民生問題的調(diào)查,不要為這些概念化的表面數(shù)字瞎折騰。

  ●我覺得首先要把白領的定義搞清楚。什么才叫做白領?在高大漂亮的寫字樓里上班就算是白領了嗎?依我看社科院弄的這個東西不能說是白領,只能說是小康水平。在我理解里面,白領等同于中產(chǎn)階層。

  ●從各地方標出的人均工資情況來看,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這一數(shù)字偏低,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確實也是如此。拿著這些工資,估計在當?shù)匾沧霾涣颂嗟氖虑椤N艺J為當今社會有三種人可稱得“白領”,即成功的企業(yè)主、官員和企事業(yè)單位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詳情]

    □相關鏈接:什么是白領、藍領和灰領
   寫字樓里的白領最早為人們熟知,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因一技之長而被老板聘用,懂得把自己打扮得體,工作上能獨擋一面。面對無常的世事顯得更加達觀,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更趨實用。按美國的標準,白領是指年薪在8萬美元、從事純粹腦力勞動的人(美國標準)。
  藍領作為與白領相對一族,主要是指工人。他們靠支付自己的體力來獲取報酬。因此,他們的工資水平不高。據(jù)有關統(tǒng)計,蘭領的工資通常不高于1000元。
  “灰領”人才不像處在辦公室的白領。白領一般是管理層或者做些文職的事情,而“灰領”是有很嫻熟的技術,他們需要經(jīng)常動手,他們處在生產(chǎn)第一線。但是“灰領”也不像一線的藍領,他們的薪資是一般藍領的3-5倍,他們有著比藍領更多的知識和更佳的專業(yè)。電子工程師、軟件開發(fā)工程師、裝飾設計工程師、繪圖工程師、噴涂電鍍工程師等都屬于灰領。[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