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德國首富的零售帝國
2016-04-13 作者: 沈忠浩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福布斯》2016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坐擁260億美元財富的小卡爾·阿爾布萊希特和貝阿特·海斯特兄妹排名第21,在德國富豪中拔得頭籌。同樣出自阿爾布萊希特家族的小特奧·阿爾布萊希特以203億美元財富排名第34,在德國富豪中穩(wěn)坐第二把交椅。

  按照《福布斯》的排名,阿爾布萊希特家族是當前德國最富有的家族。這個結果或許有些令人意外。畢竟,德國以“制造”為傲,首富卻并非出自寶馬、西門子這樣的“德國制造”領軍企業(yè),而是來自零售業(yè)。

  阿爾布萊希特家族的財富源自其擁有的“阿爾迪”(ALDI)廉價超市品牌以及由此構筑的零售帝國。目前,全德阿爾迪門店數量超過4200家,據德國《經濟周刊》測算,去年阿爾迪在德國市場的總營業(yè)收入約280億歐元。不僅如此,阿爾迪零售帝國的“勢力”已擴張至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西班牙等16個海外國家,全球門店總數逾萬。

  “阿爾迪”之名取自“阿爾布萊希特”的前兩個字母“AL”和“折扣”(德語:Diskont)的前兩個字母“DI”,從1961年誕生之日起,“廉價”的標簽就如影隨形,不少人將阿爾迪超市看作德國的窮人超市。

  一個工作日傍晚,筆者走進位于法蘭克福市中心的一家阿爾迪門店,正在選購商品的顧客熙熙攘攘,收銀臺前排起長隊。要說顧客都是“窮人”,恐怕未見得,但他們購買的商品真心便宜。

  筆者在并不寬敞的超市里轉了一圈,發(fā)現(xiàn)單價在10歐元以上的商品寥寥無幾,1歐元以下的價簽卻隨處可見。阿爾迪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稱,每周推出的促銷商品約80種。

  大規(guī)模折扣為阿爾迪爭取了顧客,也給同行造成壓力。例如在美國市場,阿爾迪的食品價格平均比沃爾瑪低20%左右,由此搶走不少客源。沃爾瑪超過一半的收益來自食品銷售,客源流失令這個全球零售業(yè)巨頭“很受傷”,成為其經營收入急劇下滑的原因之一。

  阿爾迪堅持低價的背后是嚴格的成本控制,包括運維成本、采購成本、人力成本等。筆者發(fā)現(xiàn),阿爾迪超市很少使用成套的多層貨架,大量裝有飲料、酒水等商品的包裝箱直接擺在地上,任由顧客開箱取貨;僅有的擺放日化用品的貨架也不過是幾塊固定在墻上的板子而已;超市內的牛奶、面包等食品都不是“大牌”。

  不過,小品牌和中小供應商并不等于劣質。德國經濟本就以千萬中小企業(yè)為支柱,在嚴格的監(jiān)管體系下,德國中小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尤其是食品安全同樣能夠得到保障,這也為阿爾迪的低價路線奠定了基礎。

  不拋棄低價路線是阿爾迪的信條,但隨著顧客對商品種類、購物體驗的需求上升,阿爾迪在堅持“價格戰(zhàn)”之余也在進行微轉型。

  比如,阿爾迪去年在卡爾斯魯厄新開的一家門店就在裝修上下了功夫,設置了供顧客使用的衛(wèi)生間,還專門辟出一塊供顧客休息、喝咖啡的區(qū)域。此外,阿爾迪還在旗下約50家門店為顧客提供免費的電動汽車快速充電服務。

  不僅是改善形象和增加服務,阿爾迪還在不斷拓展食品之外的經營范圍。不過,這些獨立品牌最大的賣點仍然是“廉價”。

  面對已經筑起且仍在擴張的這樣一個零售帝國,人們或許會問,“廉價”的經營策略究竟能走多遠?能給出答案的恐怕只有市場和時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京津冀產業(yè)協(xié)同周年考”

“京津冀產業(yè)協(xié)同周年考”

京津冀地區(qū)的產業(yè)轉移承接,是協(xié)同發(fā)展的一條主線。一年多來,三地政府部門徹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聯(lián)手推動一批重點項目落地,產業(yè)升級轉移正在積極進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增25%

1號店等電商退換貨限制多

1號店等電商退換貨限制多

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1號店和亞馬遜這5家綜合性購物平臺購買了智能手環(huán)和家庭裝洗衣液兩種商品。綜合來看, 1號店在退貨政策執(zhí)行上表現(xiàn)比較差。

椰島鹿龜等51家酒企陷“偉哥”門